“因未如实报告个人有关事项,12名处级拟提拔干部被取消任用资格。”去年初,随同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单一同发放的关爱提醒函上,这寥寥数语重若千钧,让江苏不少领导干部绷紧神经。这张提醒函,所展示的前所未有的严厉姿态,贯穿去年,成为江苏干部管理的新常态。(2月14日 《新华日报》)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从江苏省从严管理干部的新常态不难看出,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正成为监督干部的利器,在全面推进从严治党的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成为整肃吏治、反腐倡廉的新防线,更成为倒逼领导干部遵规守纪、干净为官的铁规。这种严、真、实的制度机制,不仅推动形成了能者上、庸者下的良好政治生态,而且营造了“严肃认真”的工作氛围。
“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骨干”。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以“严”的制度机制落实对党员干部的监督管理,就是对党员干部的“爱”。震慑人心的数字拉起了从严治党的“高压线”,让领导干部感到戒尺在手、利剑高悬;温馨关爱的提醒函体现了严管干部的“责任意识”,让领导干部时刻牢记责任在肩、警钟长鸣。一方面是逐步完善的制度机制筑牢“严”的防火墙,一方面是从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上及时提供“宽”的温馨提示,无不体现党组织“严宽厚爱”的良苦用心。
毋庸置疑,“划边界、树标杆”,出台有关的规定可以使得干部管理更加制度化、体系化,而以往出现的各种“漏报瞒报”,从根本上来讲,还是许多领导干部“德”的缺失。
“德为善政,政在养民”,国家培养干部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干部自身也付出了艰辛的汗水,这都是为了能够使百姓过上好生活。一个信仰缺失、目无法纪,不能坦荡做人,不敢从严从实对组织“交底”的领导干部,如何能够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党和国家又怎么放心将人民赋予的权力交到这样的领导干部手中?作为领导干部,面对党组织的“严宽厚爱”,应该以“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严格要求自己,若不能“吾日三省吾身”,也当时常反躬自省,常怀“治以道德为上,行以仁义为本”的从政理念、处世之道。
《论语·宪问》中云: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衡量人才的标准,“德”是首要条件,“不称其力”不是不注重才“力”,而是不惟“力”而论。在将从严管理干部落实到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全过程的今天,在坚持从严教育、从严管理、从严监督的局势下,每一个领导干部都应该自我反省,深刻的懂得自我定位,作为党和国家的干部,作为人民的公仆,就必须要以更加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自觉接受组织的考验,人民的监督,如果没有这样“以德为先”的自觉意识和思想准备,就应该反思是否“嫁错郎,入错行”。
总之,良好的制度机制已形成,“从严管理干部和热情关心干部”的局面已经形成,“能上难下”的坚冰也进一步打破,要想在干部队伍中走得安稳,走得长久,走出自己的人生价值,除了有好的制度做保障,有通畅的晋升渠道做铺垫,党员干部更应该“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切实以新状态贯彻落实新理念,实现新作为,作出新贡献。
相关报道: http://xhrb.jschina.com.cn/mp2/html/2016-02/14/content_13749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