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在拉动增长、增加税收、促进创新、扩大就业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成为助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非公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吸纳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他们在企业施展才能、建功立业,已然成为企业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如何凝聚人心,将人才留在企业,增强企业内在动力,值得思考? 对于优秀人才来说看重的是其所在企业的文化沉淀、工作氛围、薪酬福利待遇以及其在企业的发展空间。所以要留住优秀人才,就要有容纳人才共同创造价值的企业文化和环境,要有一种团结人心的组织氛围,朝着一个方向的力量。很多优秀人才在大学甚至高中期间就已经入党,而非公企业党组织的建立,就是让党员有归属感,起到组织凝聚人心的作用,带来一种向心力。但现实中,有的党员反映企业党组织活动开展得少,就算开展也是流于形式,缺乏生动鲜活的内容没有与企业生产经营和党员自身发展联系起来,仅仅教条式的学习党章党规,这样的学习不能实现党员修养的提升,或者干脆不学习直接召集党员聚餐就算联络了感情、开展了组织活动。有的党员反映党组织活动会占用下班时间开展,自己都不愿意参加这种没营养的形式主义教育,想做“隐身”党员。有的党员反映在面临企业裁员、劳资纠纷、患病需要医疗救助等困难时候没有感受到企业党组织的关怀,没有找到作为党员的存在感。有的党员反映在面临职务晋升时,也没有感受到作为党员的竞争优势。非公企业党员反映的问题,说明企业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有被弱化的趋势,党在企业的政治地位抽象化,党组织成了起点缀用的“装饰品”,关键时刻“不给力”。 因此,非公企业需要重视人才管理,把优秀人才吸纳进党组织或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使党组织成为企业培育人才的“孵化器”。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需要行动起来,建立健全机制,让党员不忘参加、有积极性参加、自觉参加党组织活动,不再“隐身”,用党员个体形象来塑造企业的整体形象。一是建立党员人才素质提升机制。把党员纳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规划和人才培养计划,组织党员参加学习培训、外出考察、学历进修,优先将党员人才培养成专业技术骨干、企业管理人才。二是建立党员人才激励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推荐机制,把具有专业技术的人才推荐到合适的岗位,让更多年轻有能力的党员人才得到更多的机会。探索业绩考核激励机制,对业绩优秀的党员人才进行表彰,并在物质上给予一定的奖励,形成一个向能力倾斜、向贡献倾斜的激励机制,调动企业党员人才的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营造“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宽松环境。三是建立党员人才帮扶机制。发挥党组织在企业和党员人才间的桥梁作用,在维护劳动关系和谐中的“润滑剂”作用,通过推行法制宣讲、职工维权等法律服务来提升劳资双方维权意识。同时,合理使用党组织工作经费和帮扶基金,开展党员志愿活动,为困难党员提供人性化的帮扶救助,排忧解难。 通过发挥党组织凝聚力,在党员中培养“我是中国共产党,我一直就在你身边”的自觉意识,激发他们在急难险重任务前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新形势下增强企业内部的向上拉动力,塑造企业文化软实力。 撰稿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