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工作派出的第一书记派而不往、往而不为、滥竽充数、贻误时机,基层干部群众意见很大怎么办?召回,必须召回!”近日,河南省上蔡县召开脱贫攻坚工作第五次推进会议,郑重召回3名驻村第一书记。(8月9日 新华网) 为解决7017万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党中央发出了精准扶贫的号召,吹响了扶贫攻坚的“集结号”,各级党委政府迅速响应,积极行动。从干部下基层结对帮扶,到下派第一书记选好“领头羊”,再到选优配强班子夯实“战斗堡垒”,可没少花心思、少费功夫。特别是选拔第一书记到村任职,直接为农村发展注入智力与活力,无数第一书记深入农村,让贫困群众切实感受到了党的关怀与温暖。而在第一书记的带领下,也让众多贫困群众实现了脱贫致富的梦想。然而,部分第一书记戴着书记的帽子,不下基层、不去农村,不履职、不尽责,占位子、装样子、混日子,抱着“渡金”的心态,无所作为,一事无成的“病态”,违背了下派干部的初衷,给扶贫攻坚“添赌”。 “疆臣守土,责有攸归”,上蔡县召回履职不力的第一书记,树立起了“以德为先、注重实效、群众公认”的用人风向标,形成“有为者有位、无为者让位”的考核新常态,给第一书记戴上了“紧箍咒”,让第一书记“别无二心”,在为人民服务的道路上脚踏实地、甩开膀子、干出样子。 扶贫工作实实在在,来不得半点虚假,要想取得实效,第一书记就必须放下架子、沉下身子,详细调查,仔细研究,找准“病根”,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的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 从制度设计上来讲,贫困村第一书记意在令其担起扶贫“第一责任”,当好其责任田内脱贫的带头人、主心骨。“驻村”不应成为以基层工作经验为仕途“镀金”的途径,其履职不到位,极有可能影响民生福祉。产品质量不过关,负责任的厂家就会召回重修。同理,干部“质量不达标”也应该召回问责。召回第一书记是对扶贫责任加码,以压力催生动力的重要手段。 当然,召回第一书记只是一种外在的刚性约束,在此基础上,上级组织部门和党委还要对第一书记被召回的选派单位进行追责,督促单位增强责任心,切实把好选派第一书记的关口,并加强日常监管,让“严和实”精神持续发力,真正做到扶上马送一程,让第一书记在扶贫攻坚主战场勇于作为,避免新派者再“回炉”。作为第一书记的原单位或上级组织部门,要时刻予以关心关注,要尽可能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无论是思想意识上,还是工作方式方法上,或是发展思路上,都要及时进行交流沟通。第一书记不是在单打独斗,而是一种由上而下的集体攻关,这就要求各级部门和相关单位切实履职尽责,为第一书记提供动力源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