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简体中文] [繁体中文]
和谐中国 >> 阳光政府

镇巴县精准扶贫号准“脉”、看对“病”、开对“方”断穷根

文章来源:  作者:梁纪委   2016-10-12

    断穷根甩穷帽的动力何来?

    贫困群众自力更生不服穷的内生力,铁心扶贫真抓实干的政策牵引力,凝聚力量外部精准帮扶的推动力。

    8月8日至10日,记者来到陕西镇巴县,采取到田间地头察看现场、进村入户与群众交谈、开座谈会听取意见等方式,对镇巴精准扶贫进行了两天的调查采访。镇巴县创新扶贫脱贫工作,将贫困对象、详情、措施、目标任务、责任人上墙……采取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展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路径和保障措施,有效地解决了“扶谁、谁扶、咋扶”的问题。目前,全县1.82万户5.57万贫困人口,全部一对一落实到31名县级领导、159个部门单位和2200名帮扶干部名下,镇巴真正做到了“精准扶贫”号准了“脉”,看准了“病”,开对了“方”,为2018年如期实现全县129个贫困村5.57万贫困人口脱贫摘帽筑牢坚实基础。

政策创新:“12356”模式咬紧目标断穷根,重点扶持,整村推进。

    镇巴精准扶贫创新“12356”的镇巴精准扶贫模式。坚持一个统揽:以扶贫攻坚统揽农村工作全局,以精准扶贫为突破口和加速器,举全县之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了贫困群众两不愁(吃不愁、穿不愁)、四保障(医疗、教育、住房、养老)目标。全面了建立精准帮扶机制、金融支持扶贫机制、驻村联户扶贫机制,力争2018年全县5.57万贫困人口如期脱贫,129个贫困村整体脱贫,全县脱贫摘帽。

    下大气力实施兜底保障工程、疾病救助工程、移民搬迁工程、产业扶贫工程 、智力扶贫工程;开展贫困村巡查调研行动、贫困户增收行动、强基固本行动、土坯房改造行动、智力扶贫行动、“双联”行动,真正做到了领导精力集中到脱贫攻坚上、财力支出使用到脱贫攻坚上、项目布局倾斜在脱贫攻坚上、基础设施优先在脱贫攻坚上、工作作风展现在脱贫攻坚上、排忧解难着力在脱贫攻坚上、改革举措结合在脱贫攻坚上、力量组织集合在脱贫攻坚上、用人导向要体现在脱贫攻坚上、工作落实显示到脱贫攻坚上,重心下移,凝聚干群力量,干部群众一心扑到了扶贫攻坚上。

    为了锁定目标断穷根,镇巴认真做到兜底保障“全覆盖”、基础设施“补短板”、产业培育“强支撑”、教育培训“拔穷根”、易地搬迁“挪穷窝”、劳务输出促增收、医疗救助“保健康”。与此同时,对居住在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等地区的农村贫困群众,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坚持群众自愿、积极稳妥的原则,因地制宜选择搬迁安置方式,合理确定建设标准,完善搬迁后续扶持政策,确保搬迁对象有业可就、稳定脱贫,做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全力帮助村内贫困户全部脱贫,近些年来,镇巴的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村级道路硬化、农田灌溉和安全饮水全面解决,生产用电、生活用电覆盖充分;公共服务水平提升明显,广播电视、手机信号全覆盖,镇巴村村有网络宽带,有村卫生室,有群众文化广场,有图书室、有1-2个增收的主导产业,有一个产业协会或专业合作社;截至目前,镇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以上,贫困户生产生活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产业精准扶贫:一户一本脱贫账,分类施策扶真贫,让贫困户富在产业链上。

    一路颠簸,镇巴的好山好水尽收眼底。8月8月10日上午,记者来到镇巴县兴隆镇利民魔芋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法人代表黄朝保喜意洋洋的向记者介绍自己合作社发展的喜人形势,他说:“我们合作社的魔芋根本就不愁销路!年盈利300万不是问题!”

    该合作社实行“产业发展+贫困户”发展方式,带动困难户9户,带动附近群众就业近20人,成为“造血”扶贫的一个成功案例。

    今年以来,镇巴县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立足县域资源优势,紧盯市场需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培育富民产业,极大地加快了全县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 

    充分发挥政府的引领作用,融合市场要素,量身订制出有针对性的产业扶贫方案,深入推进茶叶、魔芋、养殖三大主导产业为龙头,各贫困户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发展适合自己脱贫致富的特色产业为支撑的产业扶贫模式。镇巴县出台了《镇巴县精准扶贫资金整合管理实施方案》,整合政府、金融、企业三方资源,按照“政府风险补偿、银行杠杆撬动、贷款适量控制”的思路,每年整合财政资金1000万元,县政府每年筹措500万元作为贷款风险补偿金,开发多种助农信贷产品,撬动银行发放扶持贷款5000万元,助推全县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今年以来,镇巴结合县域实际,通过产业扶贫补助政策直补到户,鼓励有能力的贫困户发展种养业;按照“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发展联户经营、收益按户分配;采取“公司+基地+贫困户”运营模式,鼓励企业投资建基地,贫困户利用土地流转入股分红,并吸纳贫困群众到园区务工,既增加了贫困群众的经济收入,又学习掌握了实用技术,增强自我发展能力;针对部分合作社(企业)劳动力不足等实际,推行产业托管、代种代养分红及产业忙季组织贫困户到合作社(基地)打短工赚钱等生产模式,既解决了贫困户缺资金和技术的问题,又解决了合作社土地紧张和缺劳动力的问题,实现合作社与农户双赢,有效解决了劳动力短缺问题,实现合作社与农户双赢。截至目前,镇巴累计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7家,注册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211家,带动6600户10万余贫困群众在多个产业发展中增收,贫困发生率持续下降。

    与此同时,镇巴县在综合运用资金扶持、产业直补、以奖代补、贴息贷款等优惠政策时,积极帮助贫困户利用短平快项目快速脱贫,探索建立“贫困户+合作社+企业”的利益联结机制,探索多种产业发展模式,形成多样化的增收手段,实现共享共赢。努力将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相结合,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目标,实现种、养、加、产、供、销一体化经营,延伸产业链,提高产业效益。

    为了打赢全县扶贫攻坚仗,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根据市场需求,镇巴县积极推进旅游扶贫、观光农业、电商扶贫、养生服务等新型业态,拓宽贫困群众的增收渠道,将群众自身发展和外力帮扶相结合,通过自身发展和外力带动,促进贫困群众稳定增收。镇巴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核心县和革命老区县,脱贫攻坚任务艰巨而繁重,必须坚持分类扶持、分类脱贫,对因病、因残、因智、因年老失去劳动能力,且家庭无其他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列为兜底保障类,通过农村低保政策进行兜底,达到人均2950元的脱贫标准;将家庭人均纯收入基本接近2950元,劳动力素质较高,具有较强发展能力的贫困户列为自身发展类,通过加大村内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根据实际需求,享受易地搬迁、金融扶贫、教育扶贫、医疗救助等扶贫普惠政策,通过自身发展实现稳定脱贫;对家庭人均纯收入在2950元以下、有劳动能力且具有一定发展潜力和脱贫信心的贫困户进行重点扶持,通过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发展增收致富产业项目实现精准脱贫。

移民搬迁扶贫: 挂图作战,让效益到户,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致富”。

    立下愚公移山之志,坚决打赢扶贫攻坚战。8月9日下午,记者来到镇巴县王家坪村移民搬迁群众安置点,一栋栋干净漂亮的楼房,一条条干净宽阔的道路,令让记者眼前一亮。当走进安置户刘保仁的家中时,他热情地招呼我们,拉着记者的手饱含深情地说:“感谢共产党!我们祖上几代人没办成的事情共产党办到了!共产党比儿子还亲!”

    近些年来,镇巴县移民搬迁取得了喜人的成就。自陕南移民搬迁实施以来,镇巴县累计搬迁11234户共3.4万人,占十年规划搬迁总数的66.2%,其中避灾搬迁6437户、扶贫搬迁4118户、生态搬迁679户、特困户五保户搬迁2278户,建成集中安置点78个,集中安置率83.4%,城镇安置率60%,累计完成投资21.9亿元,促进了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拉动了县域经济长足发展,各镇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抓移民搬迁就是抓机遇、抓发展、抓民生、抓民心、抓脱贫攻坚、抓小康建设的理念,信心不动摇、决心不改变,不折不扣地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各项工作部署,迎难而上、乘势而为,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12-2014连续三年被省政府授予“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先进县”称号。特困户建房和管理作为移民搬迁工作经验在汉中全市推广学习。

    镇巴在移民搬迁扶贫中坚持移民搬迁与城乡一体化、美丽乡村建设、产业发展布局的“三个结合”,按照“做美县城、做强集镇、做靓村庄、做好社区”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思路,秉持“不以规模论大小,只以精致论高低”的安置点建设理念,建设特色安置点,做到了与“民歌之乡、山水镇巴”山水园林观光县城、特色集镇建设、乡村旅游发展的协调统一。紧密围绕美丽乡村建设“六大任务”,坚持因地制宜、彰显特色、各尽其美的原则,建成了以兴隆镇水田坝、观音镇大市川、渔渡镇九家榜等产业型、观光型、文化型的特色村庄。围绕“一核两带四板块”(即县城经济发展核心区,210国道、镇简路镇碾路沿线经济带,东部生态观光富硒农业、西部绿色加工及现代服务业、西南部清洁能源开发、西北部生态人文旅游板块)的产业布局,建立搬迁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利益联结机制,引导群众发展茶叶、生猪、魔芋、白山羊等特色种养殖产业,入园入城镇就业务工,增加经济收入,确保了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致富”。

    挂图作战,坚持问题导向,有效破解安置方式、基础配套、建新拆旧“三个难题”。按照功能齐全、适用够用的要求,引导搬迁户根据自身实力,确定安置方式和建房面积,满足了不同搬迁对象的需求。推广“先拆后建、整体搬迁、有土安置”的“院落式”安置模式,有效破解了土地集约利用和搬迁户故土难离的问题。严格落实集中安置点大小配套项目化管理制度,县移民搬迁领导小组在交通、水利、住建、电力等部门现场核实的基础上,逐点明确项目建设内容、投资规模和所用建材,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实现“小型保基本、中型保功能、大型全覆盖”的目标。进一步落实“一户一宅”要求,制定了建新拆旧实施办法,搬迁户与户籍地政府签订限期拆除旧宅协议,对“两灾户”和特困户全部实行即搬即拆,提高入住率。

    为了移民搬迁段穷根,镇巴突出机制保障,发挥领导包抓、干部包干、目标引领“三个作用”。建立移民搬迁县级领导议事制度,县级领导下乡调研必须到安置点巡查、包联镇必须向县级领导汇报移民搬迁工作、县级领导必须现场解决移民搬迁难题,四大班子领导抓点示范,分管领导跟踪落实,确保了移民搬迁工作的顺利推进;坚持实行干部包干制度,包联干部充分发挥搬迁政策的宣传员、上下协调的联络员、建筑材料的导购员、质量安全的监督员、服务搬迁的勤务员、脱贫致富的信息员作用,激发群众的搬迁积极性,建设美丽幸福家园;严格做到把目标引领作为推动移民搬迁的重要措施,实行周统计、月通报、季点评、年考核及绿色交办、蓝色督办、橙色催办、红色查办的“四色”督查通报制度,确保了全县移民搬迁工作目标、责任、时间、要求“四到位”。

    镇巴县将继续紧扣脱贫攻坚目标,坚持问题导向,强化系统思维,实现精准搬迁。在“准”和“精”上花真功夫、用细功夫、做实功夫,进一步破解资金筹措、建新拆旧、增收致富等难题,不断完善推进方法及措施。精准识别搬迁对象,精确制定搬迁规划、年度计划和工作措施,按期完成十年规划任务;结合易地扶贫搬迁和农村土坯房改造工作,编制完善好安置点建设规划,用规划引领和指导搬迁;探索推广“院落式”有土安置模式,有效破解搬迁瓶颈;严格落实搬迁项目事前财政评审和竣工决算审计制度,规范项目建设程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搬迁户的山林土地、户籍、医疗、教育等后续管理,确保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乡村旅游扶贫:绿水青山是“银行”,因地制宜实施富民工程甩穷帽。

    镇巴县地处秦巴山脉,自然环境独特,风景秀美。8月10日下午,记者来到镇巴县文物旅游局了解乡村旅游扶贫开发情况,镇巴县文物旅游局周华娥主任给我们讲述近些年来镇巴在旅游事业所取得的成绩和未来打算。2016年,镇巴县围绕乡村旅游扶贫工程的五大任务精准用力,成效显著,一是镇巴乡村旅游扶贫规划编制完成;二是镇巴贫困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成效喜人;三是大力开发独具镇巴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挖掘文化内涵,开发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产品;四是着重加强了镇巴重点村旅游宣传营销;五是不断加强乡村旅游扶贫人才培训,专设资金,助力镇巴乡村旅游事业辉煌发展。

    进一步推动旅游助推精准扶贫工作,大力实施乡村环境综合整治、旅游规划扶贫公益、乡村旅游后备箱和旅游电商推进、万企万村帮扶、百万乡村旅游创客、金融支持旅游扶贫、扶贫模式创新推广、旅游扶贫人才素质提升等八项专项行动,镇巴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旅游+扶贫”造血式路子。

    以镇巴县青水镇特色乡村旅游为例,该镇距镇巴县城51公里,平均海拔1000米,总面积27平方公里,辖4个村民小组,193户,802人,其中贫困户79户216人。该村有苗族居民83户332人(全镇有苗族居民178户769人),集中安置在苗民新村,是中国最北最大的苗民聚居地。2014年9月被国家民委、财政部联合命名为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该镇旅游产业规划明确、内容全面、特色鲜明,围绕最北苗乡民族文化特色,项目策划设计精美到位,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重点建设苗谷寻宗、神奇苗药、灵蛇苗寨、苗寨觅情、巧手苗家、苗酒飘香、苗汉同心、神龟景石、多彩苗颜等9个不同苗族主题文化功能区,全力打造中国最北苗族特色村寨。尤其是投资5000万元的庙(三元镇庙河)青(青水)公路的改扩建工程即将建成通车,制约该村发展的交通瓶颈即将完全打开,这个昔日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将插上了腾飞的翅膀。随着苗族陈列馆、雷家寨、塔河遗址、灵蛇古树等苗乡自然人文景点的快速打造,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在这里汇聚,不少村民也迅速融入到苗乡的开发建设之中,他们开办宾馆和农家乐,种植无公害蔬菜,建设绿色农业示范园。据统计,全村共培育苗族特色农家乐25户,家庭宾馆20余户,有近500余个就业岗位,直接帮扶贫困户69户198人,在外务工的村民回来了、在外学习的学生和复员军人也愿意回家乡发展了。每逢周末和节假日,慕名而来的四方游客尽情地享受苗乡美食、欣赏苗乡美景,身心完全沉浸在苗乡的山山水水中。如今,该村依托秀美的山水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苗族风情,全力实施旅游扶贫规划,大力推进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工程,如今该村实现全村脱贫,乡村旅游发展水平得到明显提升。镇巴县青水镇依托“中国最西北苗乡”独特资源优势,高点定位,科学规划,建苗寨、强基础、兴景点、带民俗,聚力发展苗乡旅游促民致富增收。 

    为了助力精准脱贫,提升贫困群众致富能力,镇巴实施200套苗族风格民居改造工程,形成了苗文化淳朴厚重的特色民居点;投资建寨门、兴绿化、聚民俗,打造出以雷家寨、感恩塔人文景观和夫妻树、乌龟包自然景观为主元素的旅游景点;并适时组织苗汉群众开展苗乡刺绣、苗族歌舞、苗语培训,注重苗文化保护传承,使西北苗寨名符其实,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去旅游观光,用苗乡旅游活跃了当地农村经济。

    同时,该镇 围绕“高山中药材,半山干果带,矮山种魔芋,养殖全覆盖”的产业发展思路,以“合作社+贫困户+项目扶持+干群联动”模式,建成以大黄为主的中药材、魔芋、核桃3个3000亩的连片产业园,并在苗民聚居的营盘、朱家岭公路沿线大力发展“桃李园”,以达到春赏花、秋采果的旅游人气效应。 

    下一步要结合镇巴扶贫攻坚实际情况,把旅游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大举措,与美丽乡村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山区综合开发等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探索景区带村、能人带户、旅游小镇开发、旅游资源资产股权化等旅游扶贫新途径,切实促进镇巴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精准脱贫,千帆竞发。绿色镇巴正迈向美丽富饶的镇巴。

 天津在线:http://news.72177.com/a/201610/114196565.shtml


  渝湘高速国庆节安全出行路况公布      贵州沿河县紧盯脱贫攻坚不放松,..
相关评论:
我要发表留言:
  • 昵称:

  • 文字最大长度: 300.
    发表留言注意事项
    1.在您发表评论时,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人民中国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人民中国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人民中国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  冤案是如何“泡制”的
    ·  连云港千名民办教师给江苏省委、省政府的公开信
    ·  河北高阳:建设“大跃进” 拆迁“诛九族”
    ·  河南新乡:“中国公路”匝道违法查车起风波
    ·  律政先锋刘光凯:捍卫正义,法治兴国
    ·  徐静
    ·  指控刑讯逼供:张玉荣为夫伸冤掀起网络狂潮
    ·  狗狗寂寞了
    ·  张星水
    ·  寻官更应报官
    ·  美国出兵海地
    ·  四川三台:非正式编制拷问国务院政策遭遇“歪嘴和尚”
    ·  南京:大水漫城 男子当街玩帆板(图)
    ·  内地首度公开日军轰炸延安图像(图)
    ·  四川宜宾景区妇女雕像遭男子搂抱摸胸(图)
    ·  有图有真相,看谁能谁敢一手遮天,希望宿迁不要装聋作哑
    ·  
    ·  有图有真相,看谁能谁敢一手遮天,世上没有法外之地,希望宿迁不要装聋作哑
    ·  在此发表评论:情况属实,谁能谁敢一手遮天,宿迁绝不是法外之地
    ·  在此发表评论必须严惩偷工减料、造成严重安全隐患的昧良心的施工方老板,应当得到法律..
    ·  真事,恶势力太猖狂
    ·  
    ·  这帮人不知干了多少这样的烂工程,下次不敢上高速了,上高速也不敢通过隧道了,通过隧..
    ·  在此发表评论那个房子下边水池里的鱼好多,钓起来好多,没敢吃
    ·  在此发表评信阳市领导不不作为
    ·  第三:“复函”解释亿阳目前正处于基建阶段,建设厂房及安装设备需平整场地和剥离部分..
    ·  作为一个祖辈生活在辉县的常村镇人对“核查函的复函”回复内容感觉滑稽可笑且无奈至极..
    ·  国家才成立了11个打黑除恶督察组,辉县和亿阳公司敢不敢让督察组来查查??如果有问..
    ·  怎么没人为辉县政府说话?是真的不?辉县政府应该出来辩解的呀!
    ·  唉! 官官相护,民不聊生, 民是斗不过官的。
    豁免条款--版权声明--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关于我们--人员查询
    今日华夏 版权所有 中文域名:人民中国网.中国
    人民中国传媒集团  中国网络新闻工作者联合会联合主办
    人民中国传媒注册登记证(2004)第888800号
    商业登记证号:(2004)34373914-000号
    互联网新闻资质证书(2015)第34373914-008号
    地址: 香港灣仔駱克道315-321號駱基中心23樓C室; FLAT C,23/F,LUCKY PLAZA,315-321 LOCKHART ROAD,WANCHAI,HONG KONG
    电话:00852-31712350,67508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