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以类聚,物以群分。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因志趣相投而交朋结友,纯属正常现象,因为人具有社会性,来到人世间,总要与其他人打交道,志同道合、气味相投者往往不自觉地形成一个个小“圈子”。然而不知从何时起,不该出现“圈子”的官场则流行起了“圈子”,少数领导干部通过“圈子”培植小团体、小群体、小山头,拉帮结派,搞团团伙伙,把党内政治生活庸俗化,这种“圈子”现象值得我们警惕。 官场“圈子”具有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特点,因此这也让一些人倍感纠结:不挤进“圈子”,不行;挤进“圈子”,福祸难料。众所周知,挤进“圈子”,就是存在利益交换的“圈中人”,讲的是江湖规矩,行的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当官场上“圈子”大行其道,就谈不上什么公平公正,只要进了“圈子”,“圈内人”便会鼎力相助、互相提携,哪怕德才不彰之辈,也可以平步青云。这些神秘怪异的“圈子”,其实就是权力与利益的交换场,最终完成的是一幕幕权钱交易、权色交易、权权交易的丑剧。这种恶俗“圈子”一旦侵蚀到党内,往往成为官场顽疾,荼毒政风,玷污党风。若不严加整治,就会愈演愈烈,党的用人制度就会沦为“一纸空文”,纪委监督成了“隔山打牛”,党委政府成了“交易市场”,少数领导干部最终会走上违纪违法之路。 对于官场“圈子”,应当予以及时清理和整治,这有助于反腐的深化,可谓反腐“软实力”的体现,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抓几个贪官容易,而要彻底铲除官场“圈子”,则非一日之功。现阶段,清理和整治官场“圈子”,重在约束权力,把权力切实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和改进监督工作,拓宽人民监督权力的渠道,抓紧形成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有效机制,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而流行于官场“圈子”里的所作所为,就是权力不敢见光的一种表现形式。少数领导干部之所以这么热衷于挤“圈子”,就是因为“圈子”可以混淆礼与贿、情与法的界限。所以说,构筑“圈子”与豢养“家臣”,其本质实际一样,都与党的根本宗旨背道而驰。倘若任由官场“圈子”盛行,势必伤民心、误政事、败党风。 因此,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健全党内政治生活,恢复良好政治生态,必须动真格、用铁腕去拆“圈子”、除“家臣”、消顽疾,绝不允许“圈子”在党内生存。同时要摆正组织和个人的关系,学会正确对待组织和领导干部个人,每一个党员干部都必须认识到,无论职务高低,能力强弱,贡献大小,个人都在党的领导下进行工作,都必须毫无例外地把自己置身于党的一个组织之中,要自觉遵守党的纪律,服从组织安排,接受党的监督,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