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瑞琦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 近段时间以来,中印边境争端引起国际社会强烈关注。7月5日晚,中印边界问题中方特别代表、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同印方特别代表、印度国家安全顾问多瓦尔通电话,双方就缓和当前两国边界事态坦诚深入交换了意见,并达成积极共识,持续多日的摩擦有望得到缓解。 但是,中印关系的真正回暖,还需要进一步营造氛围。从目前看来,印度的悲情意识、民族主义情绪和经济排外行为,都对双边关系、双方企业造成巨大的不利影响。当然,印度禁止使用59款中国应用软件、对中国商品进行强硬制裁及在国际场合对华不合作等小动作,是杀敌八百自损一千的短视行为:对于中国企业不利,但对于统筹乏力、力量分散和技术落后的印度更加不利,会极大地削弱其竞争力。 两国关系跌落,可能使印度近年经济发展成果大大受损。毕竟,中印关系好起来要比坏下去有更大的收益。当然,不打破鸡蛋壳就不可能煎成鸡蛋,要让友好的关系惠及本国经济发展,印度方面还应在政策、态度和战略层面,采取缓解局势的举动。 其一,在政策层面,要把基于政治稳定置于领土的诉求之上。百金买屋,千金买邻,好邻居金不换。作为邻国,中印双方应维护一种稳定的双边关系。为此,在宏观层面,双方应遵循两国领导人达成的重要共识,维护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在中观层面,双方应把边界问题置于双边关系的适当位置,避免分歧上升为争端。在微观层面,双方要遵守两国就边界问题签署的一系列协定协议,确保边境地区局势逐步降级,共同缓和局势。 其二,在态度层面,不要让部分阶层和集团的偏见影响大政方针。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对近期中印关系的回应,基本不使用强硬措辞,一直试图让事件降温,有意照顾印度的感受。印度方面则不要把边界问题当成鼓动民族主义情绪、转移国内矛盾的便利武器,不要让“键盘侠”的互联网狂欢左右国家大局。 其三,在战略层面,要有辽阔的全球视野,共同应对挑战。进入21世纪,面对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创新和全球化的社会变迁,人口成了巨大红利,形成了人口与GDP的正相关。这对于有十亿级人口的中国与印度而言,是非常有利的。 营造一种良性的地缘政治环境,为推进共同利益而协同合作,走出一条国家关系的新路,就可以实现双赢,从而实现国家崛起。 在中国外交战略中,周边是首要。中印有漫长的边界线,发展中印友好关系,是中国的一贯政策。若印度能够看到中国的善意,践行上述路径,短期看,有利于印度国内的抗疫大业;长期看,有利于实现印度长久以来成为“有声有色大国”的梦想。龙象共舞比龙象相争更会给双方带来更大收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