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新华社记者刘卫兵 摄
从民生热词内涵深化看政府执政理念之变
"我们担心的 总理都想到了"—报告回应基层民众呼声
新华网北京3月6日电(记者 黄歆 赵博 郑天虹)中低收入阶层的住房问题再一次引起了中国政府的重视,“抓紧建立住房保障体系”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正在此间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说,成体系的住房政策喻示着楼市调控的天平已经向着保障民生的方向倾斜,释出了政府改善和保障民生的决心。
国务院总理温家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首次提出要抓紧建立住房保障体系,“重点发展面向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通过多种途径帮助中等收入家庭解决住房困难”等语句相继出现,并允诺“坚定不移地推进住房改革和建设,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赵龙说,住房保障体系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有助于抑制房价,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扩大了住房保障体系覆盖的范围,尤其是照顾到了低收入群体。
“这是执政为民的政府强调民生的最直接体现。”他说。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宁生说,此次阐述的住房保障体系覆盖了高、中、低收入人群,必能有效指导住房改革和建设。
本届政府执政五年来,中国人的住房条件有了较大改善,人均住宅建筑面积从2002年底的22.8平方米增加到2007年底的约28平方米。
全国人大代表孔令晨说:“对比近几年政府工作报告对住房问题的表述,可以说,‘保障’成了中国住房政策的关键词。”
对于城市贫民而言,始于1998年的廉租住房制度是帮助他们实现“安居梦”的重要途径。统计显示,截至2007年底,全国累计有95万户低收入家庭通过廉租住房制度改善了住房条件。
温家宝在报告中强调要健全这项制度。他说:“今年中央用于廉租住房制度建设的资金68亿元,比去年增加17亿元;地方各级政府都要增加这方面投入。”
“报告还提到了‘增加房源供给’。”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社科院城市与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张泓铭说,“这是强调在廉租住房办法的实施中要重视实物形态,实物方法重于租金补贴的方法。”
她认为,这是在当前中小套型房源奇缺、租金快速攀升的条件下,真正解决中低收入阶层住房困难的有效办法,更加体现了政府保障民生的良苦用心。
报告同时提出,要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供应。而在一年前,这项政策还只是笼统地说“房地产业应重点发展面向广大群众的普通商品住房”。
“中等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首次被单独提出,可以说是此次政府工作报告的一大亮点。”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副会长、建设部住房政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顾云昌说,“随着覆盖面的增大,中国的住房供应体系也有望进一步得以完善。”
“对于被称为‘夹心层’的中低收入人群来说,买房子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这次提出的住房政策将使他们得到很好的帮助。”全国政协委员、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贺强说。
自1998年进行住房体制改革以来,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与此同时,日渐壮大的中等收入人群却面临着住房“夹心层”的尴尬。
在去年的中共十七大上,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提出“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同时提出“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加快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事实上,回顾2007年,一系列与住房保障相关的政策相继推出。8月,《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出台;11月底,中国建设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等部委联合公布了《廉租住房保障办法》和《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
而在2008年的两会上,住房保障体系作为一个独立条目,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篇幅达到前所未有的500余字。
报告同时指出,高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主要通过市场调节解决。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中人集团建设有限公司监事会主席李永忠说,这意味着中国将在政府宏观调控指引下,达成规范商品房市场和建设保障性体系“二元”并举的健康局面。
“住房政策彰显保障民生的功能,体现政府找准了面对房地产市场的定位。”全国人大代表姜明说。
建设部部长汪光焘曾表示:“住房是人的一种基本权利,是一种基本的社会保障。从十多年改革和探索的实践看,仅靠市场机制无法解决住房领域的社会公平问题。”
“对于房地产市场,政府的角色就是关注困难群体、中低收入群体,进行分类保障,其他的房屋供应应该交由市场解决。”全国人大代表樊金龙说。
一些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也指出,目前要建立全面的住房保障体系,还有待政府明确保障方式和标准,解决资金瓶颈问题,完善相关监督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