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没有预定的轨迹。如果有,相信没有人愿意定在医院。
——题记
和先生一起去看商老师,一个老朋友,原工人日报的主任记者。他三月份就住进了怀柔一所中西医结合医院,糖尿病加并发症:肺泡大部分坏死。电话里,他的声音很苍老,不再是以前那样高亢、宏亮。与过去相比,犹如声音做了处理,如果不是非常熟悉,真有些难以辨别。
当车子开到医院门口,我一眼就看到商老师坐在病房窗外的石桌旁边等我们。透过车窗看到他鼻子里插着吸氧管。
看到我们,他站起身,很激动,加上呼吸困难,脸上泛起潮红。
还没走到他身边,商老师说:“你瘦了,方圆也瘦了……”只一两句话,早已气喘吁吁。我和他妹妹赶紧扶他坐下,叫他不要说话。妹妹说“看到你们来,他太激动了!”
眼前的商老师已远不是2005年第一次见面时候的样子。大概也是七月份左右,在工人日报编辑部,我第一次见到了他。个子不高,皮肤白里透红。说话声音宏亮干脆、掷地有声。而现在的他,本来稀疏的头发都已变白,间或几根黑发也不显眼。脸旁臃肿泛黄,体态苍老。天刚下过雨,感觉很凉爽,但商老师的头上却渗着汗珠。
我们坐在石桌旁边,等待他平静下来。他把脸别向一边,良久才转过头来。看到他备受煎熬,我有些伤感。忙找些轻松的话题。我对她妹妹说:“我和商老师一起出去采访,真是所向披糜。您看,江苏赣榆的“警官拦棺”事件、天津新星公司被强拆事件都得到了妥善解决。哦,江苏淮安夏东明受贿案这一次再审维持原判,就是因为不是我和商老师一同出马的缘故……”我调侃着。
先生看了我一眼,我忽然禁口!察觉到说这些话有些不合时宜。先生说“她又开始忽悠了……”大家都笑了,我也笑,笑声背后藏着酸楚。
他妹妹向我们介绍了他现在的生活:每天除了一日三餐之外,便是看报纸、电视剧。以前从来都没有连续地看连续剧的时候,现在不一样了,一集不落地看,尽看些战争片、抗日片。
我说,是呀,他这个年龄的人就喜欢这些片。这也算一种难得的享受。有病没关系,主要看心态。心态调整好了,一切都无所谓。
她妹妹说,我哥平时老是性子急:吃饭快、喝水快,甚至起床都地“蹦”一下子就起来了,家里面有点什么事情也跟着着急。这都不利于健康。
先生说,这都是多年来形成的习惯。要改掉这些不利于健康的习惯,才磨练人的意志呢。
我对商老师说,您不要急,一切事情您都不要去管。只管将心态放平和了,一切都会慢慢好起来的……
商老师接过话茬儿说:“对,你这话是真理!”
我似乎又看到了从前一起出去采访时他的简捷、干脆。
尽管呼吸不畅,他还与我们漫谈起了政治。不愧是一位新闻人物,病中还不忘记忧国忧民!
先生与他谈及戒烟一事。商老师感慨颇多:以前一天一包烟都不够,为中国的烟酒事业和国家税收做了不少贡献。什么时候开始戒烟的,是先闻不了别人的烟味了,后来自己才不抽的。这个医院来看病的人都是肺病。家里有一个人得病的,看到这种情况,几乎一家子都戒了,有的亲戚朋友来看病人后都不抽了……
我忽然有些困惑,为什么偏要被逼到无路可退的时候人们才开始觉悟?宣传世界无烟,有必要让那烟民经常到医院来体验。
大约坐了半个多小时,商老师有些疲倦了。将他送回病房。他妹妹赶紧又加大了氧气量。制氧仪器里咕咕咕地冒着泡,商老师的呼吸却还那么急促。稍待他平静下来,我们便与他告辞。
透过车窗回望,他还在病房里向我们挥手。
——商老师落陌的身影定格在我的记忆里。一个曾经走南闯北的记者就这样被病魔囚禁在那几平米的病房里。
愿医学高速发展,早日医好被病魔囚禁的人们。
愿世界无烟。愿每个人都能认识吸烟的危害,早日把烟戒掉。
愿每个人都提高健康意识,改掉坏习惯,珍爱自己、珍爱身边及远方的人。
编辑:张梓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