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3月,素有“辽西第一镇”之称的葫芦岛市钢屯镇因镇长腐败案接受辽宁省纪委的调查。但没想到,这次调查竟引发了葫芦岛市的一次政坛地震——连山区区委书记和葫芦岛市市委副书记因受贿罪,近日被法院分别判处有期徒刑13年;同时牵涉该市多名官员的买官卖官大案也随之曝光。“区委书记”在官阶之中可能并不算显赫,但却是位于基层党委系统金字塔的顶端。拥有一言九鼎权力的连山区区委书记李玉麟在笑纳了下属的一笔笔行贿款后,也把自己从权力顶峰送到了人生谷底。
“没想到”是因为一个小小镇长的腐败案却牵出区委书记、市委副书记等重量级官员,而更让我没想到的是,从长篇报道中发现区委书记李玉麟买官卖官除了与此前媒体披露的类似案件有着相同的特点外,还有新鲜出炉的“三大秘笈”。
其一; 放长线钓大鱼,培养期权交易的“贿赂源”。李玉麟在接受审讯时坦诚:“在乡镇干部任用上,区委书记有一票否决权。一般选用干部是由组织部长、主管书记提名,然后向我汇报,经我同意后,召开书记办公会,再拿到区委常委会上讨论。如果没有我的同意,他就不能当XX官。我对人事任免有决定权。”正是这种人事任免权,使得一些乡镇长努力和他搞好关系。钢屯镇镇长郭继财说:“2003年3月,我在竞争镇长职务时,通过熟人找他打过招呼。后来我当上镇长了,不能忘记人家。2004年和2005年过春节时,我都给他送点钱(共5万元)表示感谢。当镇长需要区委提名,人大选举产生。如果没有区委提名肯定当不上,连参加竞选的资格都没有。我送钱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想和他搞好关系,如有机会,我还可以被提拔。”由此可见,买官卖官不是“一锤子买卖”,不是一手交钱,一手给帽。掌控任免决定权的腐败官员并不都是“主动出击”和“刀刀见血”,他们更善于倚权蹲守,稳坐钓鱼台,坐等买官的票子源源不断地送上门来。
其二;巧妙运用“障眼法”,“因势利导”效果最好。凡是送钱的人,在人事研究时,李玉麟一般都会同意,但他也有失信的时候。钢屯镇有一个钼矿是热门矿,很多人都想当矿长。有个选矿厂厂长给他10万元,想当矿长。李玉麟说:“看看选举的情况,如果你在民主选举中得票多,我帮你考虑。”结果该厂长得票数最高。李玉麟灵机一动,在镇里研究人选时,他坚持按投票结果来决定矿长人选,说这样才有说服力。他的定调使这名厂长最终如愿,却使另一名给他送5万元的候选人失去机会,不过那位候选人后来被安排到另一镇属企业当了厂长。如今,在干部考察使用过程中,民主推荐、测评和选举的环节越来越多,如果是“意中人”就正中下怀,顺水推舟。如果不是,则像老牛下仔般难产,几番上下,迟迟不得出笼。酝酿的日头越久,其中的隐情就越深。像李玉麟这样在选官环节中不动声色,隐藏得很深,不能不佩服他是“官场老手”,但最终还是被省纪委查出来了。
其三;“你的心思我明白”,上下通气“内销转出口”。2004年初,连山区委将某乡党委书记李某调离原职,准备重新安排工作。为了谋得一个好位置,当年6月,这个李某跑到区委书记李玉麟办公室说:“现在市里领导有空缺,明年就要换届,别人都在跑,你也跑跑(跟市领导疏通关系,得到市领导重用),要不然太被动。”说完后他顺手放在办公桌上2万美元。其实,李玉麟明白,此人是来跑官。此后,他想把该人安排到开发区副主任的位置上,但因属副县级干部,需报到市委,由市委组织部任命。于是,李玉麟与主管组织工作的市委副书记李春枝沟通。李春枝认为,该人如提拔太快怕影响不好,便否决了此提议。李玉麟将市里的意见反馈给李某后,李某发现市委副书记李春枝位高权重,李某很快用美金将李春枝打倒,到手的是一顶开发区主任助理的“过渡性官帽”。李玉麟一下子就识别了名为帮别人,实质另有所图,眼毒!而他“指点迷津”,向来人展开一张通向市委副书记的联络图,收钱上腰,两头讨好,这可是一石三鸟啊!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前程。连山区区委书记李玉麟等众多官员买官卖官的不法行为警示党员干部,用人者和被选者都要保持平和的心态,自觉遵守党纪国法,不要抱有侥幸心理采取金钱手段进行买官卖官交易。在选人用人上扩大民主范围,充分尊重基层群众的意见,和进一步加强权力监督,构建更有力预防机制的新形势下,某些官员“秘笈”玩得再好,到头来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