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爱父爱,是权还是爱
昨天是父亲节,我国官方没有设立正式的父亲节,其热度远不如临近的端午节。而在我国的台湾,父亲节是8月8日,又称为“八八节”。这是因为“八八”和爸爸相近,而且“八八”两字连缀起来,又像一个“父”字。据新华网调查,尽管只相隔一个月,父亲节远不及母亲节,有近三成受访者不清楚父亲节日期,有64%的受访者没给自己的父亲过过节。
从市场的情况看也很明显,许多地方父亲节鲜花销售大概只有母亲节的四分之一。许多网友也形容,父亲的性格往往比较严肃,不及母亲的亲昵感,子女面对父亲常常 “爱你在心口难开”,想送礼都送不动。由此可见,“父爱”含义,第一是父,代表权威和要求,第二是爱,“爱”经常是藏在“威”里头的,怪不得有“父权主义”这个词汇———一种不由分说的爱护和管教。
如果说母爱宽容度更高,那么父爱则往往约束性更强,当然生活中也不乏母亲表现出更多父爱,而父亲反其道表现出柔性之爱。这两种爱投注于历史,就会产生一种螺旋式平衡的效果,如时代马车的两个轮子。民主社会的本质,类似一种“母爱”,它强调小政府、大社会,容纳多元的思想、格局和理念,以不随意干涉的状态让社会生态自然发展,每个人都有向上流动的平等机会,每个平民都可能成为英雄和明星。至于行政主导的社会,则更显父权之能量,要指明方向、稳定格局、调配资源,在社会急剧变化中,也不乏有人向往这种计划性、稳定性乃至既得利益的状态。
父爱和母爱之于社会,就是这样一种刚柔之道、阴阳之道。汉唐从休养生息、藏富于民开始,引领出开明的社会氛围和灿烂的文化;秦隋偏重法家苛政,于是引发社会紧张乃至倾覆。真正的法制和法治,往往是民众广泛认同一种价值观,并世代衍生和进化这种价值观,这样的法治富于生命力和民众性。而其严格的刚性程序下,却是缘于母性一般对人性的保护和对人道的最大尊重。
父爱和母爱之不同,还有一种说法,即母亲之爱是因为“你需要爱”,而父亲之爱是因为“你值得爱”,类似皇帝爱的是最能干的儿子,而皇后爱的是最弱小的儿子。母爱是无条件的,非功利的,引申为社会上的慈善之爱;父爱则是带着鲜明目标的,有回馈要求的,这也被引申为诸如男人对美女的需求,因为“女人美更值得爱”。此论未必准确,却也能分辨社会中许多的际遇,究竟你对他者的爱,本质是种母爱还是父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