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7月4日电 随着中共北京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于3日闭幕,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党代会已经全部落幕。各地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都已敲定,而这也将成为新一届省级党委领导班子的施政路线。盘点各地“发展蓝图”,可以看出,清晰发展定位,强调民生等特点显著。
各地明确未来五年发展定位 京津沪强调“国际范儿”
作为一次开启各省新一届党委班子工作的会议,党代会中各省对自身的未来五年如何定位,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而盘点各省党代会制度的地区发展蓝图可以看出,各省的发展定位总体上体现出中国东、中、西部的发展程度和区域特点。
纵观各省的党代会报告,“科学发展”是重要主线,青海、陕西、江西等20个省份,还直接将“科学发展”写入党代会报告标题。此外,山西、新疆、福建、西藏、云南、湖北等6省区还提到了“跨越式发展”。
按比例来看,内陆省份多以“发展”作为党代会报告的中心主题,其中多地明确提出自身的区域发展目标。云南提出“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陕西、四川分别将“西部强省”和“西部经济发展高地”作为发展目标,中部大省河南则喊出“中原崛起”。
相比于内陆省份多以“发展”定位,沿海省份的报告题目更多突出了“转型”和“创新”。广东省强调“加快转型升级”,上海提出“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浙江则把“深化创业创新”写入党代会报告标题。
而在四个直辖市中,除了身处西部的重庆之外,北京、上海、天津均将“国际化”作为自己的发展目标。北京的党代会报告中,20余次提及“世界城市”,沿海的天津将“国际港口城市”作为发展目标,而上海则提出“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多省报告提“幸福尊严” 以收入分配改革促民生
盘点各省党代会报告,民生议题依旧成为浓墨重彩的篇幅,在对未来五年的民生规划中,多地把民众生活的“幸福”与“尊严”作为目标。
在新疆党代会上,区委书记张春贤提出“要切实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首要目标,让老百姓的生活充满阳光、尊严、幸福和希望。”此外新疆还首次“民生优先、群众第一”写入党代会报告。
甘肃省委书记王三运在党代会报告中指出,要加大民生工程实施力度,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好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努力让全省人民生活得更加富裕幸福、更有体面尊严。而在湖北的党代会报告则首次提出“幸福湖北”的概念,指出要让全省人民生活得更加富裕、更加安全、更有保障、更有尊严。
此外,在黑龙江、安徽、广东、福建、青海等省的党代会报告标题均明确将“幸福”一词作为发展愿景。
各省列出的具体民生工作重点中,均在促进收入分配改革,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方面有重要表述,力求以收入分配改革促民生发展。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胡春华提出,“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把改善民生落到真金白银上”。浙江则明确“加强个人所得税征管,有效调节过高收入”。江苏和青海还提出“增加居民经营性收入”。山东、湖南、黑龙江、安徽等省份则称将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
各地措辞严厉齐声“反腐” 要求规范公权力
今年是中国推进惩防腐败体系建设“五年规划”的收官之年,同时又逢换届之年,党风廉政建设自然也成为各省党代会报告的重点内容。
在制度反腐方面,多地将侧重点放在规范公权力的运行。北京提出,抓住权力结构和运行这个关键,全力推动权力结构科学化配置、权力运行规范化监督和廉政风险信息化防控三个体系建设,形成以积极防范为核心、以强化管理为手段的科学防控机制。
上海提出,将着力推动以预算公开为核心的政务公开,推动公共资金分配、公共权力运行、公共资源配置、公共政策制定、公共服务供给的公开透明,不断增强各级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
广东省党代会报告中指出,探索群众监督权力资本的有效方式,规范权力和资本的行为。报告中称,必须强化民主法治。尤其要加强程序性法规建设,保障规则公平、机会公平和权利公平,努力消除靠人情、关系办事的现象。
分析认为,各地报告中对于公权力的限制实际上反映了现实的需求。限制公权力,有效行使公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新阶段市场化改革对政府作用的需求,是发展方式转变对政府的需求,是社会各方面对公权力监督的需求。
选稿/秦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