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开封拟将该市老城区改造成近20平方公里的旅游区,重现北宋“汴京”。要实施该工程,十几万市民将在未来4年内从老城区搬离,仅拆迁费用就需1000亿元,而开封市的年财政收入不到50亿元。报道称,开封市将举债实施相关计划。(8月12日《楚天金报》)
开封的这份“雄心”,很多历史文化名城都曾思量过,但敢于起步就举债城市财政20倍的总量来玩“复古梦”,确实不只是个底气问题那么简单。开封当然是有历史的,所谓“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只可惜,一梦千百年,隔河两不知。今日的开封,即便不是面对杭州,恐怕“励精图治”四字也不足以表达这种经济民生层面的失衡感。
没人能许城市一个乐观的未来,即便今日砸下更多的投资成本。时代在转身,城市在发展,民众在嬗变,但总有一些东西是不会变的。2005年5月22日《纽约时报》评论版有一篇文章,标题是《从开封到纽约》,中文题叫《辉煌如过眼云烟》。美国人拿开封的现状警醒纽约,说自己不努力有一天也可能像开封一样。文章的核心观点在于,昔日繁盛的开封,是因为政府采取了促进经济增长、促进私人贸易的政策,并且鼓励技术创新,加之纸币、印刷术等等有利于商业发展的科技创新几乎达到了中国古代的巅峰。简言之,就是两点:一是保持科技活力,实行正确的经济政策;二是避免狂妄自大。
对于开封1000亿打头的复古梦,外人或者很难理解局内人的酸涩与苦楚。如果仅仅是贴标签式批判,既陷复古政策于不义,更容易偏离真相的轨迹。但有几点是肯定的:其一,要复兴一个城市,形似易、神似难。城市的内生力在哪里,秦砖汉瓦固然可以典当不少银子,但卖光吃完之后,日子还得继续———不能培厚城市经济体的创造力、内生力,重点算盘敲打在吃历史老本的环节上,迟早会山重水复;其二,政府投资拉动型增长方式,与当下转型调整的大势未必合拍。这动辄千亿的“大手笔”,会不会留下诸多“后遗症”呢?如果在拆迁等问题上再横生枝节,一片空城,难道真为穿越剧准备了清场完毕的布景?
开封的努力也许值得期待,但在公民社会的今天,更需要小心繁复的求证与博弈。全景的城市,走向经济社会勃兴的明天,不仅需要砸钱,更需要睿智的洞见,民主的思想,创富的伟力。(邓海建)
观点延伸>
举债千亿造“汴京”
势必挤压民生利益
如此“大手笔”地实施“造城计划”,完全是一场挥金如土、挤压民生利益的豪赌。无论怎样,量力而行仍是城镇建设必须遵守的重要原则。如果老百姓因为复制“汴京”,而不得不大规模地搬离自己的家园,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甚至不得不面临民生利益受到挤压,再造“汴京”又有何实质意义呢?地方政府举债无度,恶果还得百姓来吞,政府财政来自于向百姓的征税和收费;政府财政要还债,改善民生的公共服务必然有偷工减料、乱收费、乱摊派之虞,所以最应该问一下纳税人是否答应。
选稿/梓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