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湖南省科技创新大会在长沙召开。省委书记周强在会上指出,我们必须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抢抓机遇,把科技创新摆到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以更大的决心、更有力的措施,切实推动科技发展,实现新的跨越。(10月20日红网)
科技创新是现代化的发动机,是当今社会活力的标志,也是推动湖南富民强省的力量源泉。湖南是个科技资源和基础条件都不占优的中部省份,却在科技创新上一路疾行,综合科技创新能力在2011年已居全国第11位、中部第1位。以科技创新为推手,2011年湖南GDP总量更是达到19635亿元,历史性地超过上海雄居全国第八,创下了令人赞叹的“湖南精彩”,富民强省步伐因之大大加快。那么,这背后究竟有着什么样的奥秘呢?
实施创新型人才培养造就工程,可谓推动湖南科技发展之关键。正如湖南省委书记周强所言,要实现科技创新,就要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培养和造就创新型人才。有鉴于此,自2009年以来,湖南即启动实施了“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百人计划”,目前共引进62名,其中有26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科技人员总量稳居全国前列。为使引进来的高端人才“潜心研究、安心工作”,湖南还在其居留和出入境、落户、医疗、住房、子女就学等方面提供绿色通道服务,最大限度地调动了人才与湖南发展同呼吸共命运的积极性,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创造力和工作效果。
增强科技创新支撑引领能力,是成就湖南科技发展之核心。为加快发展步伐,实现富民强省,湖南省委、省政府提出:壮大一批千亿产业、发展一批千亿集群、培育一批千亿企业、打造一批千亿园区。而要实现这一发展目标,只有依托科技的力量,激发创新的活力,走自主研发创新之路。在此思路指引下,湖南“科技创新列车”全速开行,相继取得了超级杂交水稻、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六轴电动机车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十一五”以来高新技术产值更是4年间翻了近两番,创造了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增长率、高新技术产业就业人数增长率两个全国第一,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随之提升至51.5%。
加快科技创新创业平台建设,为演绎湖南科技发展之根本。湖南省委、省政府深知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性,除加大常规平台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保障力度外,还着重加强亚欧水资源研究和利用中心、中意设计创新中心(湖南)等高起点、功能齐全和能效强大的国际性开放性共享性创新合作平台建设。省政府与科技部、教育部、
中国科学院合作举办的
中国(长沙)科技成果转化交易会,更是搭建了一个创新成果交易、创新经验交流、创新要素聚集的平台,使得一批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仅2011年就签约项目251个,签约金额近200亿元,有力地推动了富民强省的步伐。
优化创新环境激发创新活力,堪称实现湖南科技发展之保证。科技创新能力的形成是一个过程,需要一定的环境。近年来,湖南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大投入,通过评选年度十大创新成果、十大创新人物、十大创新型企业等方式,广泛宣传推广,表彰奖励,激发活力;严格执行政府服务规定,规范权力运行,提高办事效率,提升服务质量,对创新项目技术企业建立“绿色通道”,以最方便快捷最高的办事效率为一切创新提供优质服务;完善法制体系,有效保护创新成果,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目前,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已经初步形成,湖南由此插上富民强省的腾飞翅膀。
诚如徐守盛省长所言,“科技强,则国强;科技兴,则国兴。”“创新湖南”,形势喜人,前景光明,其推动湖南“跨越发展,弯道超车”,势已成,时已至。我们有充分理由相信,只要三湘儿女继承和发扬“敢为人先”的湖南精神,拥有霸蛮血性性格的科技湘军必能不辱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为湖南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争创富民强省新业绩,提供坚实的支撑。
选稿/梓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