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上任伊始就誓言“老虎和苍蝇一起打”,随之一批副部级以上高官应声落马,高峄时更是达到“一周一高官”的频率,与此同时,中央各种反腐败的动作也是接连不断,高潮迭起,仅仅半年多的时间,党风、政风较之过去明显好转。
那么,作为专司反腐败职能的中纪委,究竟是怎样打“老虎”拍“苍蝇”的呢?依笔者粗浅观察,中纪委反腐败似乎已经有了自己一套独特的招数,归纳起来,大体有以下几点:
一曰剥洋葱。剥洋葱的滋味可不好受,外面一层层死皮、老皮相当于附在“老虎”身上的“苍蝇”,越往里剥越辣眼刺鼻,可做出的菜挺好吃。一位网友总结得好,因为越往里剥越逐步逼近“核心”。这“核心”就是“老虎”藏身之地;这“核心”就是“老虎”。震惊国人的“大老虎”薄熙来,就是如此这般被剥出来的。
二曰切香肠。香肠上下一般粗,得一刀一刀切,才能切起来有模有样,吃起来有滋有味。这就好比反腐败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更不能指望毕其功于一役,得一件一件抓,中央“八项规定”应当就是这套路,先切上这么几刀,效果果然非同一般,看现在的官员谁还敢明目张胆公款大吃大喝?谁还敢就公款游山玩水?……连百姓平日望尘莫及的星级酒店也不得不走“群众路线”。
三曰撤渔网。渔夫打渔离不开渔网,中纪委办案离不开线索,线索哪里来?过去大多靠8分钱邮票举报信,或守株待兔等客上门举报。而如今,中纪委不仅设有专门举报电话,还在网上设有专门的举报电子信箱,民众举报贪腐分子的渠道越来越畅通,而五花八门网络反贪、情妇反腐等等,也为中纪委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贪腐线索,国家发改委副主席刘铁男就是这么轻而易举被盯上的。
四曰加塞子。木匠打家具总不忘在连接处加塞子,这样做出来的板凳桌椅才能更加稳固。而中纪委、监察部早些年就在中央部委和央企派驻纪检组和监察局,这就等于在有关单位钉了一根钉子,这在当前同级监督乏力的情况下,至少能起到一种“悬剑效应”,让各单位“一把手”记住,你的身边有一双眼睛在始终盯着你,王岐山前不久还专门单独约谈派驻纪检组长,意在提醒他们守土有责。
五曰拔萝卜。拔萝卜或多或少总会带出一些泥,纪检机关办案也是如此。打倒一只“老虎”,就能不费吹灰之力揪出一片叮在“老虎”身上的“苍蝇”,同样,拍死一只“苍蝇”或许也能寻觅到背后的“老虎”,因为许多贪官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原铁道部长刘志军这只“大老虎”的轰然倒台,就牵出了一批“狼”和“苍蝇”。
六曰照镜子。人干净不干净,照照镜子就知道了。当下之所以强调“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正面讲是为了扫除官员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四风”,潜台词也是为了预防出现更多的“老虎”和“苍蝇”祸国殃民。实践也证明,必须坚持预防和惩治相结合,反腐败斗争才能取得实效。
七曰微私访。中央派往各地的巡视组,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历史上种种“微服私防”的传说,虽说两者不可同日而语,但这方法很管用,原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就是被中央巡视组找出来的。而今年派往各地的巡视组更肩负着当好中央“千里眼”的重任,料想随着巡视进入高潮,一些“老虎”和“苍蝇”也将原形毕露。
八曰晒家当。官员廉不廉,拥有多少财产便是“晴雨表”,轰动一时的陕西“表叔”杨达才就是被网友“晒”出来的,接踵而来的是形形色色的“房嫂”、“房叔”等相继曝光。也许是受此启发,封存多年的官员家庭财产申报情况,今年终于进入中纪委抽查视线,相信申报和现实一比对,从中便能觅得“老虎”和“苍蝇”的踪影。
当然,中纪委打“老虎”拍“苍蝇”方法和手段还有很多,以上只是草民的个人观察和罗列,随着反腐败斗争向纵深推进,“老虎”和“苍蝇”终究逃不过好猎手。
编辑/秦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