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基层政协工作的感悟 “政协干事”这个岗位是个虚职、闲职,平常基本无事可干。政协干事干什么呢?开始到有一段时间,我工作没有头绪,茫然无措,找不着北,感觉无聊、空虚,不是个滋味。 喝茶、看报、上网,浪费宝贵时光很可惜。我在学习、研究人民政协的性质、地位、作用时忽然发现,人民政协有三大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政协委员的作用就是围绕着三个方面开展工作,工作的主要方式就是看、听、访、议,最后归结到“说”,即通过一定的形式将平时调查研究获取的信息归纳整理之后向政协会议和党委、政府建言献策、反映社情民意等。在写作方面我有一些天赋和优势,而且平常也喜欢管一些“闲事”,虽然我不是一个堂堂正正的“政协委员”,不管怎么说政协干事也是“政协工作者”吧!于是,我闲不住了,主动找事,努力做到虚事实做,发挥“说”的潜能,用笔呼呼正义,歌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围绕民生和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建言献策、反映社情民意。《能“说”会“道”,是政协委员必须具备的素质》在各大网站和相关媒体发表,算是我对政协工作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同时也对“政协委员”如何牢记使命、发挥作用、履行职责发表了一些个人见解和看法,旨在与广大政协委员们共勉。 我工作在最基层,直接和基层干部群众打交道,对老百姓的喜怒哀乐和酸甜苦辣知道、了解的比较多,在平常的工作和生活当中,我乐于观察,善于思考,勤于写作,喜欢到条件艰苦的地方去、到平凡普通的群众中去、到紧张火热的生产一线去,精心采写鲜活、生动、感人的东西。2012年4月,当时只有18岁的宜昌三峡高中学生黄露露,品学兼优,家境非常贫困,一边上学一边照顾瘫痪28年的母亲,我采访后写了一篇《黄露露,求学路上与瘫痪母亲相伴》的通讯,黄露露的事迹在媒体和社会上产生很大反响,收到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关注,包括政协委员在内的全国各地的社会各界人士纷纷献出爱心,中央电视台作为“全国最美孝亲少年”作了专门报道。 我通过调查研究,撰写出《乡村旅游是农村经济不可小视的增长点》、《做实“双心”品牌,实现服务城市和农村繁荣共赢》、《市民的“菜篮子”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大山深处的追梦人》、《念文化经,打旅游牌,走发展路——文仙洞村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等质量较高的调研文章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并得到相应采纳。我针对当前基层干部中存在的一些“四风”问题,特别是对待办事尤其是“上访”的群众态度粗暴,“门难进、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现象,撰写了一些言论文章,向各级领导建言献策,为转变干部作风呼唤“正能量”,比如《心中有情,彰显官德官能正能量》、《“创新”是基层干部做好工作的灵魂》、《基层党员干部要时刻牢记“我是谁”》、《干部善对群众“牢骚话”是一种胸怀和智慧》、《“人民”不是一个口号》、《针对“四风”治治病必须把握三个环节》、《“最美乡村医生”的另一种感动》、《群众路线教育要贯彻“认真”二字》、《有感于“卫生厅官员扮成患者体验看病难”》、《基层干部群众对第二次群众路线教育充满期待》、《群众喜欢什么样的基层干部》等,受到良好反响。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视察后发表重要讲话,我结合实际写了一篇感想文章《“建设美丽乡村不是涂脂抹粉”是对形式主义的批判》,向各级领导建言,要杜绝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把有限的资金用于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上来。我针对人们对“舌尖上”的安全问题充满担忧和期待,写了一篇《食品安全事件频发是道德伦理之殇》呼唤相关部门加强监管,综合治理,诚信经营,构筑坚不可摧的“防火墙”。针对烟花炮竹对环境污染所作出的“贡献”及其它给人们带来的种种危害,我写了一篇《全面禁鞭的五大理由》,建议有关部门禁止或者严格限制燃放烟花炮竹。 我是从农村走出来的知道一些甘难辛苦的农民的后代,我对弱势群体有一种特别的怜悯之情,这种情结注定、养成我爱管“闲事”的性格,所以关注民生、积极反映社情民意也就成了我的“癖好”。柏木坪和廖家林两村位于湖北宜昌市夷陵区小溪塔街道办事处的西北部,经济发展滞后,没有主导产业,属于产业空壳村,特别是柏木坪村边远、偏僻、贫穷、落后。老百姓唯一一条出行公路——“小柏路”(小溪塔至柏木坪),由于多年失修,沿途到处坑坑洼洼、泥泞不堪,同时客运班车也不知何故停运多年,相关部门将该线路的客运经营权卖给民营企业,取而代之的是只有7座的微型面的作为客运车辆。老百姓出行以乘坐面的和摩的为主。乘坐摩的安全系数是没有保障的,经常发生伤人事故,同时也是违规的。而乘坐面的,一是价格高,车主要考虑运行成本和经济效益,全程票价是其他村相同里程的4倍,有时甚至存在漫天要价,贫困村的老百姓不堪重负。二是关键在于如果乘坐的人少它就不会运行,不会做到守时守信,这样,老百姓要出行,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时候有车什么时候没车,感到无所适从。三是老百姓的鸡蛋、小水果等土特产想随车带到城里去卖变成零用钱根本不可能,因为面的车空间太小。这种状况已维持20多年了。因此,“出行难”长期困扰着当地老百姓的生产生活,基层干部和老百姓长期多次通过市、区政风行风热线等形式强烈反映和要求,仍然没有效果。于是我冒着一些风险勇于代言,写了一篇《廖家林、柏木坪两村老百姓盼通公交车》的“社情民意”通过媒体和政协渠道反映后,夷陵电视台以《失修的公路,停运的公交》为题在《百姓零距离》栏目作了专题报道,同时还得到分管扶贫开发工作的湖北省委副书记张昌尔的重要批示,促成一条高标准的水泥公路于2012年底建成通车。夷陵区政协将这篇“社情民意”评为优秀“社情民意”并颁发了奖金和荣誉证书。 公路修好了,老百姓以为通班车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可是,2013年过去已有半年,通班车的问题仍然没有着落和迹象,老百姓期待通班车的心情无以言表。说实在话,我可以选择沉默,并且对我的工作和利益没有任何影响,如果选择继续为老百姓呼吁也要承担一些压力和风险。经过一番犹豫和思考之后,我毅然选择了后者,哪怕吃亏不讨好不能如愿以偿我也义无反顾。2013年6月16日,柏木坪村二组农民、共产党员、退伍军人覃选铭冒着37度的高温骑着自行车半天时间里就收集到186名村民联名要求通客班车的“社情民意”。我拿着这份“尚方宝剑”向媒体和各级政府部门呼吁、奔走,引起了中国政协新闻网、中国日报网等数十家媒体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我数次往返到市、区党委、政府、政协及其相关部门祈求,与此同时,我再次求助夷陵电视台借助《电视问政》平台督促落实,记者到实地暗访,拍摄了一系列老百姓迫切要求通客车的生动画面。2014年元月,我又一次发出《贫困村通公交,老百姓还要等到何时》的呼唤,《人民政协报》加按语刊登。到目前,贫困村老百姓要求通班车这件事仍然处于落实的过程当中。 几年来,我在“政协干事”这个平凡、普通的岗位上,努力探讨把平凡而普通的工作做好做实,积极地释放正能量,努力把自己的能量“最大化”地发挥出来,说实事求是的话,说富有生活气息的话,说老百姓想说的话,也算小有成就,有70篇政协理论调研、新闻、社情民意等被《人民政协报》、中国政协新闻网、中国日报网、中国评论网、求是理论网、中宣部党建网等媒体和一些党政机关采用,因此也推动和创造了基层人民政协工作的新局面,我所在的政协联络组各项工作位于领先水平,连续两年被上级评为先进单位。 编辑/纪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