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远、偏僻、贫穷、落后的湖北宜昌市夷陵区小溪塔街道办事处西北部的柏木坪和廖家林两村,20多年不通客班车,长期困扰老百姓的生产生活,严重影响群众的生存生活质量,社会各界人士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呼吁、呐喊,有些单位和部门无动于衷,至今仍然没有结果。几个涉及“官德”问题不得不引起反思。
—是对群众感情上的冷漠无情。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省菏泽考察给市、县委书记们念了一副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这是一副讲“官德”的名联,以朴素和通俗的语言,揭示了官与民、得与失、荣与辱的深刻哲理。封建社会的县官就有这样的思想境界,我们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地方 “父母官”,以什么样的姿态去思考、去作为由此可见一斑。应该知道,我们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理所当然地要为老百姓办事。老百姓最基本的生存环境、最大的民生问题“出行难”长期得不到解决落实,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无动于衷,实际上是对待群众感情上的冷漠无情。
—是对舆论和社会监督的藐视。贫困地区老百姓出行难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不仅基层干部老百姓长期通过信访、行风政风平台、宜昌市市长热线等途径表达诉求,而且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通过议案、提案呼吁,报纸、电视、网络多次给以报道。2013年6月16日,柏木坪村二组农民、共产党员、退伍军人覃选铭冒着37度的高温骑着自行车半天时间里就收集到186名村民联名要求通客班车的“社情民意”。他拿着186个村民签名的“尚方宝剑”向媒体和各级政府部门呼吁,引起了人民政协报、中国政协新闻网、中国日报网等数十家媒体和社会的广泛关注。笔者拿着这份“尚方宝剑”到市、区各个相关部门祈求,与此同时再次求助电视台借助《电视问政》平台督促落实,记者又一次到实地暗访,拍摄了一系列老百姓迫切要求通客车的生动画面。尽管这样,贫困村老百姓要求通班车这件事仍然没有着落。由此可见,有些单位和部门对待舆论和社会监督毫无敬畏之意。
—是对上级组织和领导的藐视。2012年4月,一篇《廖家林、柏木坪两村老百姓盼通公交车》的社情民意受到湖北省委副书记张昌尔的重视并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地方各级政府解决落实。有些单位和部门阳奉阴违,作为湖北省委主要领导之一的张昌尔的指示仍然可以不听、不办、不落实,哪怕是在党的十八大之后党中央一再强调的要严明党的政治纪律,有些领导干部仍然我行我素,认为天高皇帝远,张昌尔他管不了夷陵区,更管不了小溪塔,夷陵区和小溪塔是“我”说了算。由此可见,对于省委领导批示的解决老百姓出行难顶着、拖着不办、不落实就是一个政治纪律问题,就是对上级组织和领导的藐视。
—是对老百姓生命安全的藐视。由于没有客运班车,政府部门将该线路的客运经营权出卖给民营企业,取而代之的是4辆只有7座的微型面的。老百姓出行以乘坐面的和摩的为主。乘坐摩的安全没有保障,经常发生伤人事故。微型面的投入客运也是违规的,国家对于从事客运的车辆和司机都有严格规定,政府部门将不符合规定的车辆和司机投入客运,是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不负责任的表现。2013年12月31日,就是这其中的一辆面的在柏木坪翻下山坡导致车辆报废、车内13人受伤(3人重伤)的惨剧。惨剧发生又过去了这么久,主管部门仍然不整改,违规的车辆和不合格的司机仍然在按部就班地跑客运,“血”的教训仍然唤不回一些官员的良知。
—是典型官僚主义“言”“行”脱节。我们常说人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人民的“公仆”,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说得好,还要看做的怎么样,这才是关键!光说不做,人民群众是不会买账的。“小柏公路”沿线山大人稀,老百姓居住分散,经济效益不容乐观,这是客观现实。但是,“村村通客车”是各级政府部门的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国家财政专门拿出“燃油补贴”惠及民生,夷陵区早在2009年就全面实现了“村村通客车”目标。实际上并不是那么回事,相关部门将不符合规定的7座微型面的滥竽充数作为客运车辆。贫困村老百姓出行难长期得不到解决,充分说明有些干部“言”“行”脱节,主要心思和精力放在“喊口号”、装样子上,热衷于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表面道貌岸然,时时处处讲着“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可办的却是与民争利、背离人民群众的事,不倾听人民意见,不关心人民疾苦,溜须拍马,投机钻营,欺上瞒下,糊弄组织。对上是仰视,俯首帖耳,细声细语;对下是俯视,颐指气使,横眉冷对。
编辑/阳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