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古建筑能保存多久?一千年,五百年,还是一百年?令人震惊的是,与邻国日本相比,中国古建筑的寿命少得可怜,河南楚长城被人为损毁,江苏宋元粮仓被毁建楼盘……贵州300年历史的的报京大寨刚刚被大火付之一炬,而同在贵州省织金县白泥乡倮木村倮木组,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木屋,也在今天沦落到令人震惊的田地。
织金县最大的木屋 令人惊叹
据当地年长人介绍,倮木村木屋修建于1944年农历腊月二十九,距今已有70年的历史。当时为了办公和住宿的便利,时任白泥乡乡长的张绍文花费重金主持修建了这座木屋。木屋长约30米,宽约15米,高约10米,修建为主二层,内夹一层,外观高大挺拔,富有贵州地方特色。最令人惊奇的是,木屋全部采用杉木为原料,纯手工搭建,有“9柱17头”的美称,是当时乃至现在织金县内最大的木屋。
对于倮木村人民来说,这座木屋已经成为了倮木村的坐标,也记录着倮木村的一段历史,那段时代动荡、社会变革的火热历史,既激动人心,又回味无穷。
可是,岁月蹉跎,木屋命运多舛。
历经70年雨雪风霜 年久失修
历经70年的雨雪风霜,木屋没能迎来第二春,反而在风雨中摇摇欲坠。虽然它看上去依然“威风凛凛”,但是与周围小楼房格格不入的它如此破落。剥脱的油漆,破碎的屋瓦,一眼望进窗便是漆黑一片,屋外杂草丛生,垃圾成堆,屋内甚至很多木板早已不翼而飞。屋前的五星红旗静默着,仿佛也在慨叹今天的木屋。
据介绍,木屋在改革开放之后就归公所有,曾经被作为学校、政府的办公教学用房,后来又空闲下来,一直无人管理。
“年久失修无人管理啊!”当地人简短几个字饱含着无尽的沧桑。
类似命运的中国建筑 比比皆是
织金县木屋的落魄命运不是个案,国内还有类似命运的古建筑比比皆是。这些古建筑均具有不同程度的艺术价值、社会价值和历史价值,却得不到妥善保护。像成龙把徽派古建筑捐赠给某新加坡大学也是反映了这个对于中国古建筑十分残酷的现实。为什么成龙要这么做?一方面是国内文物保护部门缺位、工作不积极,一方面是有限的经费无法维护古建筑,而且法律上也规定位于集体土地上大量未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古民居,不能进入市场自由交易,即使是私有产权也不能自由转让。
2月8日记者致电县文物局, 该房屋已于2013年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目前是县教育局在使用,按照协商规定,谁管理谁维修,文物局称目前县一级文物维修预计要到2016年以后启动。
即便障碍重重,我们也不能眼睁睁看着这座倮木村的木屋消失在尘土中。已经走过70年岁月的它何去何从,是死亡还是蜕变重生?希望政府有关部门和全社会来重视和保护木屋这样的少数民族建筑,让它成为我们的子孙后代最宝贵的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