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身处北京这样一些大都市,在繁华的街道、人流拥挤的地铁里、天桥上或地下通道里,常常会遇到这样一些人:他们或衣衫褴褛,或手拄拐仗,或者身体伤残,或身边躺着老人,或怀里抱着孩子,面前摆着或是手里端着一个装着零钱的容器。这样的一个群体,被人们称之为“行乞者”或“乞丐”。他们游离于城市里的缝隙里,依靠人们善良的资助而编者的话:身处北京这样一些大都市,在繁华的街道、人流拥挤的地铁里、天桥上或地下通道里,常常会遇到这样一些人:他们或衣衫褴褛,或手拄拐仗,或者身体伤残,或身边躺着老人,或怀里抱着孩子,面前摆着或是手里端着一个装着零钱的容器。这样的一个群体,被人们称之为“行乞者”或“乞丐”。他们游离于城市里的缝隙里,依靠人们善良的资助而生存。而这些人当中,有些人是生活真正遇到了困难,而有些人却是利用人们同情心,过着不劳而获的生活。据报道,乞讨近乎形成了一种职业。那么,面对行乞者,我们该伸出同情之后,还是绕道而行?
在生活中,人们上下班或外出办事时,在一些繁华的地方总会遇到乞讨者。有些时候,出于同情和怜悯,人们便会给这些人一些零钱。当然对于善举,人们无可厚非,但当我们看到如下一些场景,可能会有一个全新的感受。
场景一:在北京两姐妹去木樨园买衣服。刚下车,一个五六岁的孩子向其乞讨:“姐姐,帮帮我吧,我饿!”姐姐见孩子可怜,伸手到包里拿出一元钱,给了这个孩子。就在这一刹那,一群孩子,差不多五六个吧,一齐围上来,纷纷向她伸出了小手。姐姐难住了,给吗?她向妹妹发出了求助的眼神。妹妹感到事情没那么简单,说,不要给了!上前帮姐姐解围。又有两个孩子围了过来,妹妹无奈,又给了两个孩子各一块钱,拉着姐姐的手,两人好不容易“突围”出来,狼狈不堪。 场景二:一个炎热的夏天,在北京西三环一个天桥上,一位看上去三四十岁的男人身旁躺着一位年逾花甲的老太太,老太太一动不动,男人跪在那里不停磕头。面前摆着一张白纸,上面大致写着 “母亲得了疾病,无钱医治,请各位好心人帮忙”等等。酷热的太阳炙烤着那磕头的男人,男人似乎磕头累得晕了,稍稍停一会儿,又继续磕。路过的人,有人同情地拿出零钱,也有人绕路而过,其中也不乏有人指指点点,并说不要给钱,都是骗子云云…… 场景三:北京九号线地铁里,一女子怀里抱着一个几个月大的孩子,腰间挂着唱机,嘴里跟着唱机哼唱着温馨的歌曲。每到乘客前,半蹲或半跪着向乘客行乞。一个女乘客动了恻隐之心,率先给了一元钱。随后,一个车箱里便纷纷伸出了援助的手。这时,旁边有人低语:“还给呢,她每天都在这里要钱,还有同伙呢!”有人半信半疑地说:“反正我只不过给了她一点点零钱,又没有倾囊相许,何必计较什么真假?”过了一天,这位女乘客再一次从这里经过,大概是同一车站,那位抱孩子的女人又出现了,同样跟着唱机唱着同那天一样温馨的歌,有所不同是的,抱的孩子不是前几天那个孩子,而是另外一个比较大的孩子。女乘客由于当天不忙,当那乞讨的女人下车后,便尾随着下了车。见那女子下车后,径直跑墙边,与另一抱孩子的女子的会合,另一女子同样腰挂唱机,两人兴奋地谈笑着。一会儿,拿出手机来打电话(手机还是三星智能机呢)操着四川口音向电话另一端报告“喜讯”:“我这一次有六十多……” 场景四:假乞丐住高档小区,开车“上下班”,与发廊妹熟络。这是某报纸报道的一条深圳市罗湖区关于“丐帮”的新闻。一位自称来自湖北恩施的中年男子,每天都带着一名残疾小孩在繁华地段乞讨,声称小孩患有脑积水需要大笔钱治疗。警方发现,该男子每天和残疾小孩都乘坐一辆白色小车“上下班”,住在福田区一高档小区;一名满头白发、靠跪在滑板上前行的乞讨者滑行至一座天桥,从天桥下出来时,原本腿脚不便的他瞬间成了一名步伐稳健的年轻人,白天的披肩白发也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顶深色的帽子。执法人员一直跟踪到男子的住地,一路发现不少发廊妹都认识他。
鉴于假乞丐猖獗,深圳执法部门对乞讨现象进行了治理。然而一些真遇到困难需要帮助的人,却受到影响:广西人谢彬,今年41岁,儿子刚出生就被诊断出脑瘫,为了给儿子筹钱看病,他抱着脑瘫儿在深圳龙岗区人流密集区域上街摆摊乞讨。由于假乞丐被治理并曝光,人们也不愿意相信他。为了让路人相信自己是真正需要帮助的人,谢彬无奈,只好将媒体关于他的报道放置在摊位前…… 场景五:也是北京公交站,也是一个残疾人,脖子扭着,歪着嘴,手里拿着北京地图,步履蹒跚地走到两位等车人面前。其中一位说,这样的人应该给予以帮助,就问“地图多少钱一份?”那位残疾人举出两个手指,嘴里含混不清地说着“两元”。乘车人拿出钱来给他,并说地图不要了。那残疾人有些急了,硬是把那份地图塞到了乘车人手里,并发出含混不清的声音“拿着!” 还用得着再举例子吗?无论在哪一国家,哪一城市,乞丐一直都以影响国家和城市形象的身份尴尬地存在着。这些人大致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生活境遇太糟糕,或是家庭突遭变故后的无奈之举。这些人是值得人们同情的,如果您遇到这样的人,在您愿意帮助的情况下,请伸出援手。另外,可给他们提出建议,到当地相关部门,如民政部门,或向一些相关慈善机构申请资助,也可以通过媒体宣传,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而另一种情况,则是一些人的惰性使然。这些人宁愿放弃尊严,装出一副可怜相,博得人们的同情与怜悯,过着只知索取,不知奉献的寄生虫般的日子。这种人是可耻的,受人唾弃的,是相关部门打击的对象,是不值得怜悯与同情的。我们更倾向于场景五里面的残疾人那样,自食其力才更值得人们尊重。
我们希望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温暖的,不愿看到这个社会变得没有同情心,没有人情味,同时更不希望人们的善良被人利用。所以请您遇到行乞者时,为辨别真伪,可多问他们一些问题,真的就是真的,假的肯定会有漏洞。对于假乞丐,我们没有必要同情他们,“生意惨淡”了,他们大多只有选择自食其力,回到生活的正轨上去。
编辑/方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