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中,四川省将加大对后进基层党组织整顿力度,每个后进村至少派1名干部驻村帮扶,着力解决领导班子能力不足、服务场所不达标等问题,解决好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3月16日《四川日报》)
正如五根指头不一样长一样,村党组织发展水平也参差不齐的。有先进村,必然有后进村。要让人民群众普遍得实惠,共享改革的红利,就不能让后进村拖了后腿。因此,必须在后进村的转化升级上下足功夫,实现后进村向先进村转化,形成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的可喜局面。
在后进村转化的路径中,驻村干部将起到化腐朽为神奇的“催化师”作用。选择驻村干部要与后备干部的培养选拔紧密结合起来,挑选有培养前途的党员后备干部担任后进村党组织书记或第一书记,加强班子力量,促进转化升级。
由于是党员后备干部担任后进村党组织书记或第一书记,他们更能发挥好自己的主观能动作用,把自己的思想优势、能力优势和信息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同时,要断了后备干部下去“镀金”的潜意识,实行后进村不转化升级驻村干部“不收兵”的破釜沉舟式作法,迫使下派干部自觉做到人往基层走,心往基层想,事为基层办,杜绝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作派。
后进村的转化升级需要驻村干部当好“催化师”。暂时的物资援助和项目扶持,只是雪中送炭,只能解后进村的燃眉之急,难于形成持续优势。驻村干部最大功绩在于让后进村形成可持续发展能力,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道路。为此,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好“催化师”作用。
一是要在培养后进村干部上档次上发挥好“催化师”作用。驻村干部作为“外援”力量,始终回避不了“收兵”的结局。发展后进村经济社会事业,最终还得靠“本土”村干部。他们的能力如何,才是最终决定后进村发展前景的关键因素。为此,驻村干部要用先进的思想、创造性的思维去“催化”后进村村干部的智慧和灵魂,让他们茁壮成长。
二是要在培养后进村干部灵活运用群众路线上发挥好“催化师”作用。群众是最好的老师,“三人行,必有我师”。把后进村干部培养成坚定的群众路线践行者,既是后进村升级的必由之路,也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应有之义。为此,要认真指导后进村干部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三是要在为后进村村民勤劳致富上发挥好“催化师”作用。作为驻村干部,虽无法立竿见影地让后进村村民个个成为腰缠万贯的富翁,但在任期内必须做出几件让群众津津乐道的好事、实事,才算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为此,要想方设法为后进村引进致富项目,带去致富信息。同时,搞好后进村招商引资“软环境”,筑巢引凤,增强后进村造血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