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右肾被切除的检察长,在救起两名落水学生后悄然离去
杨建中:义举并非偶然
被救起的两名学生感谢杨建中(中)的救命之恩。
为人低调、不张扬的杨建中因勇救两名落水学生,一下子成为媒体关注的人物。
事实上,他在当地早已小有名气。过去几年,他先后带出“河南省五好检察院”、“全国先进检察院”,连续3年被评为河南省优秀检察干警和洛阳市优秀检察长。
这背后鲜为人知的是,他身患肾癌,切除了右肾。
救起两名落水学生后,悄然离去
“有人落水了,救命啊!”今年4月1日19时25分左右,河南洛阳市区洛浦公园秋枫园段河堤上,一阵急切的呼救声打破了傍晚的宁静。
堤下离岸六七米远的河水里,3名落水学生正扑腾着滑向深水区……
正在五六十米外散步的杨建中奔了过去。他越过50多厘米高的护栏,脱下外衣,甩掉鞋子,纵身跳进了3米多深的水中。
4月初的洛河水冰冷刺骨。杨建中奋力游到落水者跟前时,水面上只剩下两名落水者在拼命挣扎。他分开两名落水者紧拉着的手,左胳膊夹住一个人的上身,右手抓住另外一个落水者,连推带拖,一寸一寸将他们送到了岸边。
这时,杨建中手脚已经冻得有些麻木,身子逐渐僵硬,可他仍然扎着猛子,潜入水中寻找第三个落水者。无奈,天色已晚,水面已无任何动静,他摸了两圈,没摸到人。在110民警和洛阳水上救护队的同志赶来打捞营救时,精疲力竭的杨建中回到了岸边。
上岸时,他重重地摔了一跤。被人拉上岸后,他将秋衣脱下,拧了几下后悄然离去了。
当时,没人知道救人的是一位检察长,更没人知道他还是被切除了右肾的病人。当地媒体根据现场群众和被救学生提供的情况,在派出所民警帮助下,颇费一番周折后找到了杨建中。
接受采访时杨建中很坦然:“一听到有人喊‘救命’我就跑了过去,当时根本没时间多想什么。”
肾癌手术18天后,回到工作岗位
从救人现场悄然回到家,杨建中打电话给当天过80大寿的母亲。听完当时的经过,母亲吓了一跳,但还是说:“好样的!”
然而,当老人家从当地报纸上,了解到儿子5年多前曾经历了一场人生灾难时,却忍不住老泪纵横。
2000年5月,时任河南省洛阳市吉利区检察院检察长的杨建中,被查出右肾有一不明肿瘤。经复查,确诊为透明细胞癌。
面对夺命的病魔,他格外冷静。不顾朋友“最好到北京、上海的大医院做手术”的建议,悄悄住进了洛阳当地的一家医院。
手术后第十六天,他出了院。5年多来,他忍痛瞒着母亲,直到这次救人的事迹被媒体报道出来。
手术后第十八天,杨建中回到了工作岗位上。虽然医生叮嘱:“危险期为5年,随时都有复发或癌细胞扩散的可能,一定要休息3个月以上才能上班。”
30厘米长的刀口,还没有完全愈合,扣不上皮带,他就用两根橡皮筋拴拽着裤腰。他说:“我要用工作战胜病魔,用工作延续生命。”
那一年,杨建中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那一年,干警们搬进了4000平方米的办公大楼;那一年,在杨建中带领下的吉利区检察院,捧回了“河南省文明单位”、“河南省五好检察院”两块牌匾。
几番临危受命,屡战屡胜
杨建中当了11年基层检察长。
1995年,杨建中走马上任吉利区检察院检察长。上任后第一次与干警们见面,他就说:“短时间内,我一定要解决大家的生活困难,改善我们的办公条件。”这话,让工作在危房,过日子要四处租房的干警们听了将信将疑。
他到任第二年,区检察院有史以来的第一幢干警住宅楼落成。他们营造了工作环境,也营造了集体的精神。
在吉利区检察长任期内,这个检察院先后获得了省级“文明单位”、“五好检察院”等多项荣誉称号。小小吉利检察院因此声名鹊起。
2002年初,杨建中被调到“出了问题”的新安县检察院任检察长。
这个检察院,曾经是省“五好检察院”。然而,2000年,30多本卷宗丢失,一夜之间臭名远扬。文明单位的资格被取消了,“五好检察院”的牌匾被摘走了,人心也散了。
在杨建中到任的第三天,重新申请争创省级文明单位的报告递到了县文明办。当年,这个检察院的18项业务考核项目,全部挤进了洛阳市同行业前列。第二年,有15项考核进入前三名。第三年,各项工作都是“满堂红”。
2005年2月,新安县检察院被最高人民检察院命名为“全国先进检察院”。
再次调动。去年12月,杨建中被调任洛龙区检察院检察长。洛龙区刚刚由郊区过渡为中心城区,工作千头万绪。杨建中一如既往,再次充满激情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今年,在洛阳市院的上半年工作评比中,洛龙区院向前推进了5个位次。
杨建中常说自己幸运。而他的同事,觉得跟着他干更幸运。
《人民日报》 (2006-11-17 第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