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称同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然而,由于时代的变化,以及社会不良风气的倒灌,党内称呼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变化甚至异化。
在反“四风”的当下,这个问题引起关注。日前,广东省纪委发出通知,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之间一律不准使用“老板”“老大”等庸俗称呼。称谓为什么“无小事”?象征平等的“同志”之称,如何战胜江湖化的歪称?现编发几篇读者的热议,与大家一起关注思考。
——编 者
守护传统,不能断档
陈向阳
传统文化中使用称谓十分讲究,不同身份、不同场合、不同情况,都有细致入微的区分。现代礼仪虽不必泥古,但也不好推翻重来。人们爱用敬称,既反映两者的社会关系,有时候也是一种礼仪。出于这种心态,对他人的称呼就高不就低,就成了人之常情。
在我们的干部队伍里,称呼庸俗化有一个渐变的过程。对领导的尊重,对上级的服从,直接在称呼上体现出来,已成为一种风气。不仅下级对上级喊同志“叫不出口”,就连上级对下级也时常难以启齿。正因为不少同志对这个无所谓,彼此“心安理得”,生意场上的“老板”“老大”才被用到领导身上。
称呼庸俗化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它源于一些地方和单位的党内生活民主氛围不强,归根到底是干部队伍作风不正使然。因此,整顿称呼庸俗化,关键是持续加强作风建设,让好传统不断档。不但要规定“不能叫”,还要规定“叫了又怎样”。对那些持庸俗称呼不改的人,不能无动于衷甚至默许。唯有作风建设落细落小落实,称呼庸俗化才有望得以根治。
领导坚定,才不为难
谭彦德
称呼问题不是小事,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孔子甚至强调为政之先“必也正名乎”。语言是潜在思想意识的外化,称呼是思想作风和党性修养的折射。称“老板”反映的是党内关系的市场化、同事关系的雇佣化,称“老大”反映的是党内关系的江湖化、上下级关系的人身依附化,称“哥们”“兄弟”则往往自觉不自觉强化宗派意识甚至帮派意识。
党内称呼的异化,关键在于党风在官僚主义、宗派主义上的局部失守。如若任其发展蔓延,将会从语言侵入至思想,从思想延伸到行动,对严肃的党内政治生活、淳朴的党内同志关系、活泼的党内民主生活构成破坏。
规范党内称呼、严明嘴上纪律,必须运用作风建设的基本经验,从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抓起。如果不叫衔职只叫“老张”“老李”,或者直呼其名,领导却认为你没大没小、不尊重人,以后谁还敢说出口呢?
只有上下级组织,没有上下级党员,党员之间不论职务高低,都是平等的同志关系。我们热切地期盼从称呼抓起,在党内外形成一种平等相待、心无芥蒂的良好空气,带动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的进一步优化。
称呼事大,干事更重
赵 析
犹记得离开校园到一家国企工作时,怎么称呼领导和同事着实费了一番思量。观察周围同事,互称“兄弟”的大有人在,称上级为“老板”“老大”也并不鲜见,可谓五花八门。
我们党有八千多万党员,党风应引领社会风气,而不能总是处于被动。防止党内称呼染上江湖味,不让党的事业庸俗化,这是底线。因此,我们要十分重视称呼问题,不能任由歪风邪气倒灌,带坏党风政风。
当然,也有人认为,江湖气称呼该坚决去掉,但叫不叫“同志”、称不称呼职务,倒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只是一种称呼习惯与职场文化。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提倡“同志”只是倡导的上线。最关键是,如何解决好党内平等问题,如何让称呼去掉背后的等级思想。对党员来说,要在过好高质量组织生活上下功夫,在为民办实事上多努力,这才是真正志同道合、牢记宗旨的“同志”。
然而,在一些单位和部门,党的组织生活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因此,要深入推进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使党内组织生活日益常态化、健康化。唯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的党风,涤荡和引领社会风气,进而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