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革命造成十年动乱,几乎把我们的党都要搞垮,使得那么多干部,那么多的同志遭受残酷迫害,那么,毛主席为什么还要发动它?是他主观上就想这样吗?我认为不是,事实上也不是。党是他参加创建的,新中国是他亲手谛造的,如果说他主观上就想那样,那根本不合逻辑。那是为什么呢?一句话,是他对当时的形势、采用的方法和可能造成的后果作了错误的估计。他发动文化大革命的目的为了反修防修,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建设社会主义,最终是为了实现共产主义。
为什么这么说,有什么根据?根据就是毛主席从国际国内看到了资本主义复辟的现实危险性,看到出现了修正主义。先说国际上,1953年3月5日斯大林逝世,1956年苏共二十大赫鲁晓夫作秘密报告,大反斯大林,在国际上引起了一股反共的浪潮,接着发生了波匈事件,1960年在布加勒斯特会议上赫鲁晓夫对中国搞突然袭击,大肆散布修正主义观点。这使毛主席的注意力由致力于国内的经济建设而转向在国际上反对以赫鲁晓夫为代表的现代修正主义。组织撰写了“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总路线的建议”“列宁主义万岁”和“九评”。 国际上的阶级斗争反映到国内,在国内出现了极少数资产阶级右派分子借党的整风运动向党的进攻。社会上的阶级斗争反映到党内,在党内出现了修正主义。毛主席说:“修正主义,或者右倾机会主义,是一种资产阶级思潮,它比教条主义有更大的危险性。修正主义者,右倾机会主义者,口头上也挂着马克思主义,他们也在那里攻击‘教条主义’。但是他们所攻击的正是马克思主义的最根本的东西。他们反对或者歪曲唯物论和辩证法,反对或者企图削弱人民民主专政和共产党的领导,反对或者企图削弱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以后,社会上还有一部分人梦想恢复资本主义制度,他们要从各个方面向工人阶级进行斗争,包括思想方面的斗争。而在这个斗争中,修正主义者就是他们最好的助手。”毛主席的这段话,说明他认为修正主义已经成为我们党和国家的主要危险。所以,他要发动反对修正主义的斗争。这在八届十中全会的公报中说的更明确。“八届十中全会指出,在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整个历史时期,在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的整个历史时期(这个时期需要几十年,甚至更多的时间)存在着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存在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这两条道路的斗争。被推翻的反动统治阶级不甘心于灭亡,他们总是企图复辟。同时,社会上还存在着资产阶级的影响和旧社会的习惯势力,存在着一部分小生产者的自发的资本主义倾向,因此,在人民中,还有一些没有受到社会主义改造的人,他们人数不多,只占人口的百分之几,但一有机会,就企图离开社会主义道路,走资本主义道路。在这些情况下,阶级斗争是不可避免的。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早就阐明了的一条历史规律,我们千万不要忘记。这种阶级斗争是错综复杂的、曲折的、时起时伏的,有时甚至是很激烈的。这种阶级斗争,不可避免地要反映到党内来。国外帝国主义的压力和国内资产阶级影响的存在,是党内产生修正主义思想的社会根源。在对国内外阶级敌人进行斗争的同时,我们必须及时警惕和坚决反对党内各种机会主义的思想倾向。”毛主席就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就是为了反修防修,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建设社会主义,为了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在1966年发动了文化大革命。
作者简介: 徐静, 男,1937年9月生,山东阳谷人,大学本科毕业,1962年9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曾先后任北京第31中学党支部副书记、副校长,北京市西城区教育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中共北京市委委员,农村工作通讯杂志 社党委书记、社长,农民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总编辑,农业部办公厅主任、农业部新闻发言人,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理事,海峡两岸经贸协调会委员,中华全国新 闻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农业交流协会副会长,中国农民体育协会副主席,中华全国农民报协会理事长、中国农业电影电视 协会理事长,现任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会长、神州博古书画院名誉院长。享受国务院专家特殊津贴。传略入编《二十一世纪人才库》、《共和国专家成就博览》等典籍。
主持创办了《农村生活报》、《农民文摘》、《农村改革与发展》(内刊)、《书画通讯》(内刊)、《农 村新闻与文化》(内刊)等五种报刊。
主编了《当前农村政策问答》、《农村政策法规问答》、《农民思想政治教育读本》、《农业产业化的理论 与买践》、《新中国英雄儿女传》(农业篇)、《前进中的中国农业》、《发展中的中国农业》画册、《世纪之光》书画集、《邓小平江泽民李鹏等同志关于农业、 农村、农民问题的部分论述》(内部学习用书,未正式出版)、《通讯员工作手册》(内部用书)、《前进中的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内部用书)等。和别人共同 主编了《当前我国农业发展与改革若干问题的研究》、《学习十三大文件通俗讲话》,《中国发展全书》(农业卷)等书。。另外还参与编写了《中国公民读本》 等。
著有多篇具有影响的论文,如《要完整地准确地宣传邓小平理论》、《要政治家办报》等著有《余暇笔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