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在宁夏红寺堡一处粮食收购点,两位妇女正在堆放玉米(2006年11月10日摄)。2006年秋季,宁夏引黄灌区玉米、小麦、水稻三大作物喜获丰收。新华社发
这世界变化快,快得令人不可思议。曾几何时,还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国、农民大国,8亿人口土里刨食,转眼间,就开始让人担忧起“还有没有人种地”的重大问题来。然而,我以为,这篇“以后谁来当农民”的“网上疾呼”,的确值得人们做一些“不那么冷静”的思考。无疑,在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制约下,80%以上的人口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力严重过剩,改革开放政策使人口流动成为可能,过剩的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就成了自然而然的选择,既然有农民外出打工,那么留下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总数就会相应减少。这是再简单不过的加减法。至于为什么外出打工的农民都是青壮年,且以男性居多,则是劳动力市场规律使然——在劳动力市场过剩的情况下,年轻力壮的总是更容易找到“销路”。
然而,“网上疾呼”引用的调查报告所显示令人忧虑的信息是:当前中学生看不起农民,当代中学生不愿当农民,“厌农”思想严重;农村新增劳动力来源堪忧。这相互联系的三条,似乎才更值得人们关注与思考。因为连农民的后代都“看不起农民”,便让人不由得生出“以后谁来当农民”的担忧。
我原以为看不起农民的只有个别浅薄的城里人,因为他们在摘掉了“农民”的帽子之后,一时又不具备城市人应有的自信与宽容,为了将自己与传统的农民区别开来,只能急急地从口头上将自己从农民堆里“择”出来,试图通过贬低自己的父老乡亲来拔高自己。但现在连中学生、连农民的后代都看不起农民了,连农村学校培养出的学生都不热爱自己的家乡了,还能有谁会去热爱我们的农村和农民?问题不能说不严重。
我不想评论这些情绪化的心声对错与否,或与我们的教育有无关系,但它直接提出了一个需要我们面对的深刻的社会问题:就是农民的地位太低了,作为农民生活太难了。不只是收入少、经济地位低,其社会地位也低。在家种地收入低,外出打工也要遭受层层盘剥,牛马力出了,到年底未必拿得到工钱。而作为农民后代的中学生,只看到了父辈在家务农的艰辛与低收入,而没有看到他们在外打工时的沉重付出及其所遭受的不公平待遇,认为“打工很好,可以挣到很多钱,想吃啥就吃啥,想买啥就买啥”,并将外出打工作为实现自己人生理想的坦途。其实,有些农村中学生的父母双双外出打工,透露出太多、太多的无奈。如果能有其他稍好一些的选择,何至于抛开家庭与孩子外出谋生?
中国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成就无比巨大,但这种成就主要表现在城市,正如一些流行的说法:我们的“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在每个中国城市都能找到曼哈顿的影子”……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城乡收入、生活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会吸引农民流入城市,并推进中国的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但如今这种差距大到让农民的后代“看不起农民”、“厌恶农村生活”并“坚决不当农民”的程度,不知道是喜还是忧?即使考虑到它在推进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积极作用,仍然令我感到忧大于喜。
过去人们是“言必称希腊”,现在则“言必称美国”。虽然我们一再强调“中国特色”,但在众多学者甚至普通百姓的眼中,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现在就是我们的未来。似乎改革的所有参照系都是发达国家的发达市场经济,而所有传统的东西都必将被摧毁,包括传统的农业与农村生活。
有学者称,按照现在的城市化速度,实现城市化或完成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即将农民占中国人口的比重缩小到5%的水平,起码还需要55年的时间。如果照此标准来看,我们起码在55年之内用不着为“以后谁来当农民”担忧。但是,网上流传的这份调查报告显示,除了农民人口的比重问题,还有农民人口的结构问题!无论如何,现在留守农村的劳动力,除了老人、妇女,就是那些不愿意务农的孩子们。但从长期看,如果没有占农民人口10%以上、占全国总人口5%以上的孩子愿意从事农业生产,那么将来占全国5%的农业人口或许都已经变成了不再具有劳动能力的老人。即“乡村领导也不再是妇联主任、儿童团长,将成为敬老院院长”。有的人可以从某种角度为“一所村小学校里只剩了3个学生”而感到高兴,但长此以往,不仅会使农村缺乏必要的劳动力,连刚刚形成的庞大的城市产业也将面临着严重的劳动力短缺问题。如果不将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与老龄化社会进程结合起来考虑,那才是中国未来深深的忧患!
这些年来,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和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很快,但不知什么地方出了问题,农民很苦、很累、很穷;其实城里人的感觉也好不到哪里去,没钱的,当然很苦、很累、很穷;有钱人不穷了,但也是很苦、很累。无房的,很苦、很累;有房的,也并不都是百万富翁的感觉,也有很多当了“房奴”的。针对社会经济生活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中央一方面倡导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一方面提出新农村建设,希望能一一化解改革发展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在新农村建设方面,更是明确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目标,这当然非常重要。但我以为,最根本的,还是让我们的人民感到生活更加轻松、舒适、幸福一些。既包括那些不幸的农民,也包括那些幸福的城里人。(孔林)
时评:人们为什么不愿当农民?
中国虽然是个农民国家,但作为这个国家主体的农民却处在社会链的最末端。鄙视农民、看不起农民的观念,深植在我们每一个人心中,包括深植在农民自己心中。很简单的例子可能很好地说明问题。一些贪官犯罪后,在法庭上请求宽恕时,都说只要能留他一条命,他哪怕下乡种地都可以。种地的农民,其社会地位之低,可能就比囚徒强一点点。城里人看不起某人,常说的一句经典语言就是“你这个农民!”一些晚会拿农民开涮以获取笑声司空见惯。农民的社会地位如此之低,谁还愿意当农民?>>点击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