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通社澳门9月18日电 特稿:今天的中国仍然需要鲁迅吗?
不同的人眼中有不同的鲁迅。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和思想史上,鲁迅是一个独特的存在:推崇者视其为文化和思想的“旗帜”,甚至是“民族英雄”;反对者则认为鲁迅的文字并不“入流”,指其“心理阴暗”、“刻薄、爱骂人”等等。
新中国成立后的相当长一段时期,鲁迅在中国內地的文化思想界享受著崇高的地位,成为一种精神標杆。然而近年来,不断有质疑鲁迅及其作品的声音出现,甚至將鲁迅的作品从中学教科书中删除。
那么,今天的中国还需要鲁迅吗?
日前在澳门大学举行的“鲁迅与百年新文学”研討会上,来自內地及港澳的约40名专家学者对此做出了肯定的回答。
此次研討会由澳门大学校长赵伟倡议和支持召开。作为一名计算机及信息科学的著名学者,赵伟主张澳门大学“亮出鲁迅的旗帜”。
中国文学研究专家、澳门大学讲座教授杨义在会上作了题为《重回鲁迅》的演讲,他认为,鲁迅是20世纪中国最深刻的一位思想文学巨人,其精神特质和思想方法留给今天许多启示:
第一是鲁迅的眼光。表现出中国现代史上第一流的思想洞察力、歷史洞察力和社会洞察力。
第二是鲁迅智慧。鲁迅使中国人对自身本质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歷史深度,正是这种充满奇痛奇快的歷史深度,给一个世纪的改革事业注入了前行不息、类乎“过客”的精神驱动力。
第三是鲁迅骨头。鲁迅是大智大勇的启蒙斗士。
第四是鲁迅情怀。鲁迅的文学世界渊深莫测,出手不凡。行文运笔充满著悲悯之情,呈现出精神求索的独特深度。
杨义教授为此次研討会还奉献了三卷《鲁迅作品精华(选评本)》,选录鲁迅作品220余篇,对其进行有根底、有趣味的独到点评。杨义称,这实际上是为五四前后的半个世纪中国文化精髓谱系作注。
杨义指出,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鼻祖,他的作品是民族文学的精华。在当今的商品经济时代,我们的社会更需要鲁迅这种精神风骨。而从大国振兴的角度,中国文化界也需要对鲁迅进行全面、现代化的解读。
三联韜奋书店总编辑李昕认为,鲁迅虽然不是“神”,但他仍然是思想巨人、文化巨人、文学巨人。尤其是,他以文学形式建立了一个中华民族的思想宝库。这样的文学家,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十分罕见的。
李昕对社会上一些贬低鲁迅、詬病鲁迅、回避鲁迅的现象感到痛心。他说,今天的中国社会和民众,是特別需要鲁迅的。经过几十年的社会变革,中国社会的文化价值体系面临重建,而“鲁迅是可以为我们提供丰富的精神养料的思想家。他对於国民性的批判,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分析和评论,在今天仍然有启蒙意义”。
著名学者田本相提交给大会的论文《鲁迅和胡適的现代性比较》中也指出,鲁迅在新时期被一些人在不同性质、不同程度上误解、歪曲、贬低甚至攻击,其结果是严重阻隔、损害了鲁迅同人民、尤其是同青年一代的精神联繫,这是中国文化战綫上的重大损失。
对此,田本相在文章中强调:“在今天,我们更需要鲁迅,更需要发扬鲁迅的精神。这正是鲁迅研究者的责任。”
田本相的观点得到与会者的共鸣。(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