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周志红、邹祖国)“清江已截流,两岸不出头。山中有庙宇,人在画中游”,在这个有着深厚谜语文化底蕴的村落,人人都会猜谜制谜。9月15日,“中国谜语村”湖北宜都高坝洲镇青林寺场舞夕阳西下,50、60人伴着激扬的歌声,跳起欢快的舞蹈,好一幅如歌画卷。
从过去全市闻名的“上访村”转变为宜都旅游文化名村,从“谜语抢救性挖掘”到如今“美丽家园建设”,谜语村这朵幸福的花儿离不开宜都市移民局的辛勤浇灌。
青林寺谜语村位于清江天龙湾风景区中心位置,与正在开发建设的三峡世界非物质遗产博览园、国际高尔夫球场、世界鲟鱼博览园等旅游风景区相连。2006年东阳光旅游项目落户该村,加上“中国谜语村”文化招牌,2009年,宜都市委、市政府决定将该村打造为宜都市谜语文化旅游名村,青林寺村迈上日新月异新路子。
抢救谜语非物质文化遗产
青林寺村文化底蕴厚重,挖掘潜力可观。早在高坝洲水电站建设初期,由于该村70%是移民,加之新型文化消费形式的冲击,使得谜语这一民间文化面临消亡的危机。为更好的保护和传承青林寺谜语。宜都市移民局首先拨出专款、组建专班对青林寺谜语进行抢救性挖掘。
从1999年至2013年,相继出版发行《青林寺谜语选》、《青林寺谜歌选》等19套谜语、谜歌等书籍。2002年12月青林寺村被中国民协授予“中国谜语村”称号。2006年2月,又被国家纳入非物质文化保护目录。至2013年已接待中央四台《同乐五洲》、《远方的家》等全国各地电视台、报社专题片制作、专访报道多次。2005年7月,以青林寺谜语为主题走进中央电视台《小崔说事》栏目。2013年元月中国首家谜语博物馆交付使用,宜都市移民局功不可没。
改善基础设施强村富民
“过去进村问老汉,如今牌坊村头站”这是村民们自编的顺口溜,说的就是立在村口的牌坊。这座高11米、宽17米的草白玉牌坊动工于2010年,从设计到建设完成,投资110万元,还公开征集文化名人歌咏谜语村的诗句镌刻其上。移民局让旅游名村从此有了自己的标志性建筑。
村委会结合东阳光旅游项目进场路配套工程,移民局帮助完成了进村主干道八卦山路段全长3650米的改扩建,同时考虑到今后旅游开发的需要,将进场路延伸至天峡码头新建道路800米,两段道路投资超过800万元。
“过去走路稀泥烂,道路没得两米宽,农副产品请人搬”,“如今面貌大改观,大车小车忙运转,柏油马路数米宽,种柑养殖大发展”。不仅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08年的2万多元翻倍至现在的12万多元,村民人均收入也从2008年的5000多元增长至2013年的1119元,实现人平收入翻一番。
“绿色之旅 古村谜韵”呼之欲出
围绕文化旅游村和美丽家园建设,移民局会同村委会从改善村容村貌着手,先后实施道路GBM标准化改造、民房立面改造,并结合新“新三万”活动开展堰塘整治等实事工程。
从318国道进入青林寺村,沿路两侧的太阳能路灯、草白玉栏杆和水杉行道树,加上目光所及的土家风格特色房屋,让村庄变成了集镇。该村土家风格的民房立面改造已经完成了50户,130万“以奖代补”资金全部落实到位。
“过去危房冷风穿,破墙烂瓦一烂摊,日行夜宿心不安;如今房亮路也宽,立面改造一线穿,亭台楼阁好美观”。 短短几年,青林寺村先后被评为“宜都市文明村”、“湖北省卫生村”,今年又被评为“宜昌市生态村”,省级美丽家园建设示范村。
青山青水青林寺,谜语谜歌谜语村,自然生态的恢复和谜语文化的清香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单位和个人,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媒体纷至沓来,包括台湾媒体也慕名专访。从2010年开始,每年客流量不少于10万人次。游客的剧增也带来了餐饮业的发展,村民自办的农家乐也从当初的1家增加到十几家,高峰期,还不能完全满足就餐需要。移民局还会同村里举行了“农家乐特色菜擂台赛”,评选出青林寺特色菜肴和7家农家乐特色菜馆。目前,该村农家乐年营业额户均60万元左右。
到2018年,宜都移民局将每年为该村投入200万、累计注入1000万资金,倾力打造“绿色之旅,古村谜韵”旅游名村。加快建设由古寺、宝塔、碑林等组成的青林古寺景点群,由亭台楼阁、码头、乌蓬船、茶坊酒肆组成的明清水街景点群,由谜语宫、谜语长廊、民俗文化广场等组成的民俗文化景点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