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以来,四川省攀枝花市纪检监察机关查处农村基层村组干部违纪违法案件42起,给予42人党纪政纪处分。这些案件的发生,暴露了农村基层组织运行中的一些问题。市纪委监察局针对已发生案件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总结共性特点,寻求治理对策。
主要表现及特点
村两委负责人违纪违法呈多发态势。从村组干部违纪违法的职务构成上看,村两委主要负责人违纪违法共21人,占攀枝花市村组干部违纪违法总数的50%;村民小组长违纪违法9人,占21.42%。破解村支书、村主任、村民小组长这些一把手的监督难题,切实打掉旋绕在人民群众身边的“苍蝇”成为当务之急。
主要违纪违法行为多样化。从主要违纪违法行为上分析,贪污贿赂和妨碍社会管理秩序发案频率最高。贪污贿赂案件在地域上主要集中在集镇周边条件较好、资源丰富的有矿村庄,妨碍社会管理秩序主要为村组干部违反计划生育政策、寻衅滋事造成不良影响。涉及违反财经纪律的,作案手段比较复杂,尤其是侵占、贪污类,隐蔽性较强。不少案件中,基层村干部的侵占与项目资金、公务接待纠缠在一起,而且涉及人员较多,取证难、耗时长。
集体违纪违法倾向明显。村支书、村主任等结成“同盟”,以欺骗、弄虚作假等手段,套取国家专项工作经费,或者将收取的各种承包费、转让费、租赁费、补偿费等集体收入,采取收入不入账的手法进行私分。
单人违纪违法行为金额增大。近年来,一些村组干部利用职务便利,未经村支两委集体研究和审核批准,侵吞集体资产,涉案金额越来越大,影响也越来越坏。
原因分析
法纪意识薄弱。由于村级经费紧张,村组干部除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种培训外,很少再自行组织培训学习。村组干部轮换频繁,培训的系统性很难保障。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流于形式,平时不注重学习,接受廉政教育和法制教育相对较少,法纪意识淡薄。
村级财务管理混乱。在攀枝花市虽然执行了“村财乡(镇)管”制度,但财务人员注重报账手续、程序、账目,主要审核票据是否正规,没有或者很少对收支内容进行审核,造成不合理开支合规化。有的村财经制度执行不严,财务管理较为混乱。有的村没有坚持按月报账,造成有的乡(镇)财政不能按月做账,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加以整改。
缺乏有效监督。在不断深化改革的同时,部分行政审批项目开始向基层下放,基层权力正在得到不同程度的强化。国家富农惠农资金、涉农建设项目、扶贫解困资金等的管理使用,村级组织的人事权、财务权、事务权都集中在村支书、村主任、村民小组长等少数人手中。村务监督委员会和纪检小组长大都由村书记或主任直接圈定,或是村干部兼任,效用发挥远远不够。乡镇在监管方面力度不够,即使村组干部有违纪违法或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行为,但乡镇怕伤了感情,影响工作积极性,于是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态度予以处理。
基层公开工作不够。近年来,攀枝花市在推进农村党务、政务、财务、村务、社务公开过程中做出了大量的努力,分层分类的建设指导标准和制度也都建立了起来。有的村组为了完成任务也制作了公示栏、完善了相关制度,但这些制度没有得到很好执行。即使部分村组公布了,也存在公开的内容不完整、不真实,造成群众监督难。
对策建议
把好干部选任关。坚持公平公正选人用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选出有政治头脑、有事业心、求真务实、群众公认的人来担任村组干部。拓宽选人用人渠道,注重从大中专院校毕业回乡的知识青年、外出务工回乡能人、复员军人,致富带头人等四类人中选拔优秀人才。创新体制机制,更加务实,推动大学生村官管理实际村务,让大学生村官能进能出、能上能下,形成充满活力的选任机制。
加强教育培训。充分依托现有阵地,加强对村干部的思想教育,集中时间、地点,对村干部开展法律、法规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方面的教育、培训,提高法纪意识、履职能力。广泛开展党的宗旨教育、道德教育、廉政教育,切实解决村干部在政治觉悟、思想作风、廉洁自律、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警示教育,及时通报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典型案例,以儆效尤。针对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对症下药,及时开展警示谈话。
强化监督管理。全面落实公开工作,坚决推动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将村级重大事项决策、项目建设、低保评审、各类惠农补贴发放及村级资金使用等情况及时、准确地向群众公开,让群众充分行使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强化财务管理,完善村财乡(镇)管制度,探索村组干部离任审计,配套完善的责任追究办法,特别是突出乡镇监管的主体责任。强化督查问责,采用明察暗访、随机抽查、现场审计等各种方式,强化对“三农”资金的监管力度,发现问题,严肃处理。
惩防并举齐发力。加大案件查处力度。坚决查处村组干部违纪违法行为,发挥案件查处对农村党员干部的震慑教育作用,提高基层干部按章办事、依法办事的自觉性。搞好总结分析,分阶段剖析村组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基本情况,找出共性问题,在此基础上完善预防和惩处机制等。(杨吉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