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北宜都市红花套镇杨家畈村,没有哪位村民不认识连续三届的镇人大代表,12年的老协会会长,13年的妇女委员汪光英。55岁的她充分发挥“三重身份”,在村干部的岗位上服务群众“一岗三责”。
借老年活动中心传播大政市情
杨家畈村是一个近4000人的大村,有800多60岁以上的老年人。建设新农村,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让老年人“掉链子”。
2012年筹措10余万资金,修建了300平米、宽敞明亮的老年人协会活动中心。村老协会安排后备干部通过宜都市党员远程教育平台、播放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92、93周年大会上的电视讲话,宜都市委书记七届党代会第一、二、三次会议电视报告,红花套镇首届农民运动会电视专题记录片等一批视屏影像节目,吸引老人们学习大政方针,知晓市情镇况。
让妇女姐妹迷上广场舞
前几年,杨家畈村的麻将馆多,部分妇女也摸牌带彩。
作为妇女主任,汪光英带头学习广场舞,赶时尚,树新风。2011年,村党支部书记喜添孙子,腊月20这天贺喜,在宜昌工作的儿子媳妇原打算请当地专业的艺术团队前来助兴,汪光英极力说服两位晚辈取消“专业”请“业余”。最终,由汪光英领头、11名大姐大妈组成的舞蹈队免费表演的25曲广场舞,让喜做母亲的小胡觉得开心无比。自去年开始,杨家畈村已有多个农户效仿,大大减轻了亲朋好友掏钱点歌的经济负担。在今年10月12日“宜都康龙家居杯”广场舞大赛上,该村表演的《新时期女兵》获第二名好成绩。
帮助困难军属告别土坯房
汪光英是镇人大代表,她主动协助村里做好民政优抚工作。
一组80岁的抗美援朝老兵汪良1951年抗美援朝,后转业回家务农至今。上世纪80年代,汪良的长子、次子相继参军,复员后在宜都某企业上班,90年代企业转制先后下岗打工。2012年,孙子汪宇穿上军装走进军营。因长期地处交通不便的山区石桥子,汪老爹家中拮据。多年居住在60年代修建 的“打墙屋”,安全隐患显现。
汪代表向宜都财政局申请8000元危房改造资金,向宜都民政局申请1.2万元扶贫帮扶资金,去年11月,让汪良喜迁新居。搬家那天,汪老爹请人书写“祖孙三代入伍参军作奉献,党委政府心系军属伸援手”的对联,表达感激心声。
耐心做好被征地群众思想工作
现如今,农村项目征地成为继计划生育之后的“头号难题”。
2012年底,鄂西地区最大的驾考中心落户杨家畈村,涉及500多亩征地工作,村民情绪很大。53岁的汪光英主动向镇委政府请缨,和61岁的老组长陈启业一起,不怕听群众的冷言冷语,不怕坐农户的冷板凳,不怕磨破嘴吧皮子,深入细致地做通100多个农户的工作。
2014年7月投入运行后,每天有500多人次驾照考试,周边餐饮住宿犹如雨后春笋。目前有50多家农户将房屋整修一新后交由他人经营,最多的年获租金8万元,最少的年租金4万元。农忙管桔树,农闲打零工,年终收房租,成为对支持项目建设村民的丰厚回报。
编辑/赵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