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涪陵百姓网报道:重庆涪陵罗云乡是四川红军第二路游击队诞生地,留下了许多革命先烈的战斗足迹,比较有影响、著名的遗址共计12处,分别是罗云文昌宫革命遗址、四川红军第二路游击队诞生地罗云坝、钟善辅故居、李焕堂旧居、四川红军第二路游击队烈士陵园、干龙坝大柏树、牛来寺秘密联络点、鱼亭子平台寺秘密联络点、罗云老场老街、四川红军第二路游击队诞生地跃马坑、洞老壳(练兵场)、誓师大会遗址。原来申报了5处,现补申报7处。 革命老区涪陵罗云乡为了更好的传承历史,保护文物古迹,继承和发扬先烈们不畏牺牲、不畏困难的革命精神,日前完成了12处四川红军第二路游击队诞生文物古迹保护和传承申报工作。 涪陵革命老区的罗云地区有着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这里建立了涪陵第一个农村支部,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大革命失败后,党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利用农村烧香敬土地的习俗,以“土地会”为掩护,代替农民协会进行革命活动,在县委的领导下举行了“土地会”武装起义。继后,地下党掌握了乡政权,并建立了农民赤卫队,展开了土地革命斗争。 1929年下半年至1930年4月,中共四川省委决定在涪陵建立革命武装,派省军委书记李鸣珂到涪陵国民党驻军郭汝栋部发动兵变。还在涪陵城区创办了中国共产党第一张《红军日报》,比红三军团在1930年7月攻占长沙后办的《红军日报》还早4个月。1930年3月17日,郭军3营11连趁部队转移之机,发动51名官兵兵变成功,连夜到达罗云与赤卫队会合。4月7日正式建立四川红军第二路游击队。红军游击队活动于涪陵、丰都、武隆、石柱等毗邻的广大地区。武装力量由成立时的400多人,发展到2000多人,主力行军1000余公里。与国民党军阀和地主武装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经历了大小战斗数十次。建立起13个乡的苏维埃政权,开辟了30多个乡镇的游击区,面积达16000多平方公里。开展了惩办土豪劣绅,开仓济贫,分田分地,建立农会,成立苏维埃政府等一系列革命活动。 罗云地区人民和四川红军第二路游击队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做出了一份宝贵的贡献,是土地革命时期党所领导的武装斗争的重要组成部份,是一次伟大的革命实践,为党积累了武装斗争的经验,传播了革命火种,在川渝人民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一页。红军游击队高举的革命旗帜,已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心中永远飘扬着,成为激励人们在革命道路上奋勇前进的力量。
相关报道: 涪陵百姓网讯(况正燕、记者夏斐然)九三学社重庆市涪陵区委员会组织农林支社、医卫支社、畜牧支社、水务支社、工贸学院支社、化工支社、直属支社40余人,于2014年11月17日上午,来到革命老区涪陵罗云开展第二十六届国际科学与和平周活动。 涪陵罗云乡,于1926年建立了涪陵第一个共产党的支部,1930年成功地发动了四川红军二路游击队起义,建立革命根据地。涪陵共产党还创办了中国共产党红军的第一份《红军日报》,比1930年7月红三军团在长沙办的《红军日报》。罗云乡是涪陵重要的烤烟、榨菜、玉米、水果基地,烤烟近千亩、产量2934担,农民收入200万元,种烟户平均收入在17000元;还有榨菜辣妹子榨菜企业等半成品加工户85户,年加工能力2.8万吨,榨菜种植户平均增收800元…… 九三学社重庆市涪陵区委充分利用罗云乡的赶场日(17日),组织了这次第二十六届国际科学与和平周活动活动。主要开展了:一是场镇宣传,发放各领域的宣传资料,如社保、就业、劳动监察、养殖、环境保护、安全知识、水资料保护、药品食品安全等科普知识宣传、咨询活动,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二是开展免费进行健康检查,针对赶场过往人群、敬老院老人进行义诊,量血压,医卫支社的社员为老年人讲解高血压知识、有效的防范意识;三是慰问罗云敬老院五保老人23名,为他们每人送去一床毛毯,累计资金近3000元;四是组织各支社社员在罗云烈士陵园扫墓,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五是组织各支社结对帮扶联系单位召开座谈会,听取各联系单位的意见和建议,最后九三学社涪陵区委员会各支社社员,根据大家自来不同岗位、不同单位、不同职业,不同层次,纷纷表示根据自己履行职能有机的结合,切切实实地发挥特色,智力优势,要为罗云提供好技术、项目等服务。 涪陵区委统战部陈国林副部长也在第二十六届国际科学与和平周活动现场,作了4点要求。1、希望各单位继续做好结对帮扶工作,多沟通、交流,做好各单位的规划和打算,发挥特色、智力优势;2、根据各支社社员的履职优势,开展好技术指导、项目谋划,在项目、资金上给予罗云力所能及的支持,具有针对性的项目、落实资金;3、多方收集社情民意,把收集到的社情民意提升到提案,力争成为议案,他们这个党派大多是政协委员,通过这个平台呼吁,实现好各部门的要求和愿望。4、九三学社党派搞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现在才开始,今后的路还长,希望你们对结好,切切实实为群众做实事办好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