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新常态”已成为一个高频词。“新”,意味着不同以往;“常态”,意味着相对稳定。无论是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建设、社会建设、党风廉政建设,还是其他领域,都呈现出新常态。“常态”就意味着日趋成熟、相对稳定、稳步推进。不再急风暴雨、大起大落。 面对新常态,少数党员干部却出现了事业倦怠。有的感叹工作标准太高、要求太严、节奏太快,压力太大;有的抱怨禁令太多、感觉“越来越不自由”;福利取消、收入减少,越干越没意思,出现了观望等待、焦虑埋怨等情绪;还有的抱怨“为官不易”,说什么反腐搞过了头,导致干部不愿干事、不敢干事;于是就抱着“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的态度,消极应付,不敢担当。综上所述,我认为都是认识偏差,事业倦怠的表现。 事业倦怠源于认识偏差。有的干部认为我是为党做过工作、为社会做过贡献的,累了,该歇歇了;有的是觉得压力大,过于紧张,受不了;有的认为没有油水可捞了,对什么工作都提不起兴趣;有的是怕出事,费力不讨好;有的是觉得天天都是那些工作,繁琐枯燥、机械重复,没有新意;有的认为缺乏激励机制,干好了又不多给钱,又提拔不了;既然没有快马加鞭,那就悠着点,干多少算多少。 事业倦怠实质是革命意志衰退,党性不强的表现。有少数党员干部缺乏事业心、责任感、危机感、紧迫感,直接表现为慵懒散浮拖。这种精神状态,离习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全面”、“两个百年中国梦”宏伟目标对党员干部的要求相差甚远,必须抓紧“补钙”。 党员干部,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事业观、政绩观、权力观,讲规矩、守纪律。要始终保持生命不息冲锋不止的精神状态,不断进取、开拓创新、奋力拼搏,一扫消沉、倦怠的晦气,换上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奋斗不止的革命锐气,勇于担当,带领大家为实现全面小康作出更大贡献的英雄豪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