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定州市周村镇与新乐市杜固镇开始出现废旧塑料加工作坊,这些作坊将废旧塑料经过简单清洗粉碎后出售。由于利润可观,这种家庭小作坊迅速在当地兴起。
根据相关部门统计,如今在定州、新乐两地,从事废旧塑料加工、有色金属回收的小企业、小作坊两千余家。
这些企业以胶粉厂、再生塑料颗粒厂、塑料破碎加工厂、塑料铸件厂、塑料布厂为主,每年加工废旧塑料近百万吨。
定州、新乐的废旧塑料加工,已经形成了丰富的基础产业,当地人把全国各地的废旧鞋子、塑料收购回来,然后再卖给村子里的加工户,村子里的加工户有的专门进行塑料分拣、分离,有的专门进行加工、破碎、造粒。
有从业人士说:废旧塑料作坊造成的污染主要是气味,粉尘,及水污染,如果有浅色衣服,不能在院子里晾晒,否则会被粉尘弄脏。
在这些地方,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非常高。据村民反映,饮用水已经受到污染影响,原来的水井打50米深就可以饮用,现在只能打200米以上的深井了,浅层水已经不能饮用。
从这些小作坊诞生之日起,反对的呼声就从来没有停止过。
知情人告诉我们,这些塑料加工作坊,有的躲在村民家中,有的则建在合法企业的里面,以躲避监管和治理。
据环保专业人员说,废塑料种类繁多,可以用数以万计来形容。
而焚烧导致多种致癌物质直接进入空气循环,未焚烧的废塑料本身就带有致病菌,流入土地和水源,通过生物链进入人体,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同时,焚烧废塑料近距离范围内,有毒气体直接进入人体呼吸系统,对人体健康产生极大破坏作用。
两千多家废旧塑料作坊都在排放污染,其形成的污染量和范围非同小可,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不仅仅是危及到当今,未来多年都会有影响。
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近几年来,当地肺癌及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呈现年年递增的趋势了。
自发建立交易市场,大都处于无监管状态
在新乐市管辖的地区不仅有废旧塑料加工作坊,还有自发形成的塑料交易市场,废旧塑料交易市场,在新乐有几家,占地面积很大,明目张胆的进行废旧塑料交易,这里交易的废旧塑料,就是废旧塑料加工作坊的原材料。
知情人表示,有关部门对此是知道的。而且市场根本就不规范,地面没有硬化,随便圈块地就开始交易,这些废旧塑料散落在没有水泥硬化的地面上,下雨了就会污染地面,渗入土地造成水质污染。
其中两个有规模的废旧塑料交易市场就在小吴村和贾庄,仅小吴村就有三个市场,占地约有20亩土地,市场也没有围墙,就是简单的遮挡,地面没有硬化,是废旧塑料的集散地。
这些地方将耕地或农地清理出来,稍加整理就用来做市场,收取占地费和过磅费,这些市场既不规范又不符合环保要求。
在交易市场了解情况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这些人都很警惕,对了解情况很敏感,回答也是含含糊糊,即使是当地口音的人问情况,也被提防。
据当地人讲,很早以前好像说要办手续了,后来就不了了之了,现在好像都没人办手续,也没有看到有关部门监管。
由于这些废旧塑料交易市场的存在,促进了周边废旧塑料加工的违法生产,如果将其取缔将会阻断废旧塑料加工作坊的原材料来源。
治理尺度不一,作坊开始游击应对
新乐和定州两个地区搭界,这两个地区都有废旧塑料作坊,两个地区的有关部门废旧塑料作坊的监管力度不一。
据知情人讲,由于这两年定州管理力度比较大,新乐那边管理不到位,致使很大一部分废旧塑料作坊都转移到新乐地界,从而规避了定州的严厉治理。
而且在实际治理过程中,有些塑料加工作坊采取游击战术,有破碎企业,拉几吨原料,几个小时就能完成破碎,都集中在凌晨,以躲避有关部门的监管。
新乐环保也曾要求,废旧塑料作坊建设清洗池和防渗漏等环保设备,但建设了也不合格,塑料厂与环保成僵持状态,环保要求停工,但是塑料厂根本不理会,监管部门来了,就停产,监管部门前脚走,塑料加工作坊随后就又开工生产。
据当地人反映,新乐这边虽有举报电话等措施,但并没有使废旧塑料作坊得到有效的治理,因其管理松而使其辖区的废旧塑料作坊有增无减,污染也就更加厉害。
最严环保政策没能杜绝两地污染,谁之责?
虽然两地的有关部门多次整治,但是始终没能杜绝其污染问题。
对此,资深马律师表示: 国家环境保护法对于环境监管有明确要求,地方政府对本地的环境要负责任,对地区的环境负有监管责任。地方的环保部门及负有配合环保执法的公安、检察部门的机构,应该负起法律的责任,实行执法和监管。
根据环保政策规定,项目立项是要经过环评,立项批准后要进行生产过程监管。对于没有环保手续的应该采取最严厉的措施,这是环保法赋予环保部门的职责,应该切实履行。
对此,我们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