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奠应倡文明新风
| 新鲜的豪华宠物葬
祭品五花八门
|
又要到清明节了,扫墓的人多了起来。尽管今年相关部门对墓地内售卖的鲜花实行了限价,但实际上,从2003年开始,殡葬业已经连续数次登上“中国十大暴利行业”排行榜。记者在京城某殡仪馆看到,骨灰盒售价从2000多元的普通红木盒到16800元的精品黑檀木不等,知情者告诉记者,除了黑檀骨灰盒成本上千元以外,其他也就几十块钱,利润超过1000%。(4月2日北京晨报) >>>详细
利润超过1000%,能不令人咋舌?而办一场丧事需要的又何止只是一个骨灰盒?
前不久媒体有条消息,讲的是一位女士替母亲办丧事,殡仪馆给了她一张“殡葬业务收费单”,收费总计近万元。而跟下葬的费用相比,这笔费用还是个小数目——该女士下葬其母的墓园,“最低消费”也要8万元左右。因为“看病贵”,坊间遂有了一种说法曰“死得起,病不起”,而现在因为动辄数万元的殡葬费用,“死不起”也已成为挥之不去的阴影。
殡葬业之所以如此“暴利”的原因,无他,唯垄断尔。作为民政部门的“自留地”,而且带有强烈的垄断色彩,不容他人染指。这种垄断因行政权力的介入,而具有了一般市场性垄断所不具有的能力。
在“独此一家,别无分店”的背景下,垄断者无所顾忌地抬高价格,而且都是“不二价”,这暴利赚得要多容易有多容易,而作为消费者的亡者家属别无选择。因为殡葬暴利,人们或许还要担心是否会死无葬身之地了。也许有人会说,行政权力本身不是对垄断负有规制责任吗?但问题是当行政权力部门自身也已成为“既得利益者”之后,这种规制也必定荡然无存。
打破垄断其实并不难,办法就是引入竞争,更不必说殡葬业既不是国计的命脉,又不是民生的关键,其市场准入的门槛实在是很低很低。但是即使这么低的门槛,这些年了就是迈不过去。由此也足以证两点,一是利益驱动之下,寄希望于垄断者的自我剥夺,无异于缘木求鱼;二是打破垄断亟待外力的加入,而这个外力就是政府自身改革,从根本上转变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政府职能与权力运作模式。(奚旭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