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三季度我国GDP同比增幅为6.9%,创金融危机6年以来最低水平。
其实,中国经济处于由制造业导向型向服务业导向型转变的过程,GDP统计数据存在一些问题。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前中国和印度首席经济学家理查德·赫德表示,中国还在按照传统的方法进行GDP的核算,而现在很多国家已经在执行新的GDP核算方法,这是2008年联合国和OECD共同颁布的一个新方法。按照新方法,研发成本被列为一种投资,与来自出租房屋的收入一起被加入到GDP的核算过程中。
这次统计局三季度GDP核算,并未采用2008年版联合国和OCED共同颁布的新方法,不包括研发和房租等内容。如果采用新的统计方法,会发现中国GDP存在被低估的现象。
诚然,在看到GDP破7的同时,也能从国家统计局数据中发现一些积极变化因素。表现为: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显著,服务业增速较快,产业结构由原来的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转变的趋势更趋明显;新经济、新业态继续保持强劲势头,产业结构升级在加快,互联网新经济已在非常长的时期里成为拉动经济的强劲力量,新能源汽车翻倍增长;居民收入跑赢了CPI,分配结构趋好,经济增速下降并未影响到就业,单位经济增加值创造的就业在相对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明显提高。
前三季度GDP6.9%的增幅,可视为下行压力、支撑力、新动力等三大力量互相拉锯的新平衡。
中国经济的运行受这三种力量的支配,通过它们来决定中国经济的走势。现阶段,我们正处于结构调整的关键期,传统产业占的比重相对比较大,调整的时候感觉到下行的压力较大。
在面临下行压力的当下,防风险对中国经济的意义远大于快速、大幅增长,应该将防范风险视为未来一段时间的重要任务;要给民众明确的改革预期,稳定房地产预期,取消影响居民消费的各种体制机制,加大刺激消费的政策力度;在货币政策尤其是利率汇率政策上,须要坚持宽松的货币政策,坚持降息降准的基调,补充提供流动性。
GDP下行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付出的代价,随着新动力的成长,改革的继续推进,创新的步伐加快,假以时日,支撑力和新动力相互交织,必将对下行压力形成对冲。从而使得中国经济的增长步入正轨。
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报告,2015年中国经济的增速预计将降至7.1%,2016年,2017年则分别为7%,6.9%。世行更倾向于将中国经济增速的放缓定性为中国经济的“新常态”,即一种增速放缓但是更具持续性的增长路径。
当下,世界经济复苏依然乏力,同时所面临的问题更趋复杂多变,国内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仍处于爬坡过坎的“煎熬期”,经济出现波动是很正常的,但是中国稳定运行的大势是不会改变的。
作者:中兴汇金投资研究部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