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出现大范围空气重度污染,11月8日,全省14个城市中11个市空气严重污染。据辽宁省环保厅发布的数据显示,11月8日,沈阳市遭遇六级严重雾霾污染,全市PM2.5均值一度达到1155(微克/立方米),局地雾霾指数一度突破1400(微克/立方米)。(11月10日新华网)
连日来,媒体持续关注东北地区的严重雾霾天气。透过这些报道我们看到,相关部门应急处理失当,出现环保局官网却瘫痪近2小时,工作人员对启动一级响应也不知情。而环卫工毫无防护街头作业。雾霾对于中国北方地区来说,不仅不罕见,几乎每年一定时候就是家常便饭。换句话说,如何应对类似情况,相关部门应该非常熟稔。但事实却是,面对严重的雾霾天气,一些政府部门的作为实在是不敢恭维。
出现这样的情况,相关责任人难辞其咎。对于雾霾天气应急处理机制的反思很有必要,因为哪怕我们从今往后下大力气治理空气污染,雾霾天中短期内依旧会有,一些国家的经验和科学结论证明,彻底迎来蓝天白云需要很长一个过程。因此,要缓解雾霾天气的危害,保障公众健康,作为权宜之计,还必须强化雾霾天气应急处理机制建设。而于长远计,从源头上治理雾霾污染源,则是根本。
从科学上说,搞清空气污染源并不难。难的是,拿出决心去治理和减少污染。对于东北地区而言,除了秋冬季节干燥、汽车尾气污染、取暖和工业需要的化石燃料及发电等外,其重工业为主的经济结构也带来空气污染。重工业不代表一定有严重污染,但是之于中国和东北的国情,节能减排措施、技术资金投入不足,重工业对空气等的污染较为严重。
另外,相对于几十年前伦敦、洛杉矶这些曾经深受空气污染的城市而言,如今我们的东北地区城市和人口规模、工业和生活排放规模更大,治理难度也更大。但也正是因为人口和城市规模更大,治理的迫切性更大。因此,除了常规的治理手段外,大量技术资金的投入、下决心经济转型对于治理东北地区的雾霾来说十分重要。无疑,这对于经济增速下滑明显、人口处于衰退中的东北地区来说,严厉的雾霾治理措施,将使得该地区的经济发展短期内雪上加霜。
但长痛不如短痛,很多国家和地区发展过程中都遇到过类似问题,只有借鉴和吸取它们的经验教训,下大力气解决空气污染源,倡导可持续的经济和生活理念,才能走出雾霾危机。以今天的科学技术水平,将环保举措纳入工业、生活方方面面,建立可持续性发展的全新能源架构并不难。这需要壮士断腕,需要决心和勇气。当然,不仅仅东北需要这样做,整个中国都需要。空气污染是流动的,只有各个区域都控制好空气污染源,雾霾锁国的情况才不会再现。
编辑/秦锐